梨小食心虫
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别名东方果蛀蛾、梨小蛀果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俗称蛀虫,简称“梨小”。以幼虫为害果实和梨树的新梢,为害叶片缀成饺子状,在其中取食叶肉、残留灰白色表皮;果实受害,初在果面为害,出现一黑点,排出较细虫粪,后蛀孔四周变黑腐烂形成黑疤,果内虫道直向果心,果内被害处留有虫粪。虫果易腐烂脱落。分布极广,遍布南、北各果产区。主要寄主有梨、苹果、桃、李、杏、樱桃、杨梅、枇杷、海棠、山楂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6.5毫米,翅展11~15毫米,雌雄极少差异,全体为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前缘有10组白色短斜纹,翅上密布灰白色鳞片,排列不规则,后缘约有10个小黑点。
卵 扁椭圆形,中央隆起,周缘扁平,直径0.5~0.8毫米,初为乳白,后为淡黄。
幼虫 体长10~13毫米,淡红色至桃红色,头部为黄褐色,前胸背板为浅黄褐色,腹部为橙黄。
蛹 长6~7毫米,纺锤形,黄褐色。
茧 扁平椭圆形,丝质白色,长约10毫米。
发生规律
年发生代数因不同区域而异,华南地区一年发生6~7代,华北地区多为3~4代。以老熟幼虫在果树枝干和根颈裂缝处及土中结茧越冬。华北地区第4代多为不完全世代,以3代和部分4代幼虫越冬,翌春4月上、中旬开始化蛹,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完整一世代需40~50天。有转主为害习性,一般1~2代为害桃、李、杏的新梢,3、4代为害桃、梨、苹果的果实。卵主要产于中部叶背,为害果实的产于果实表面或萼洼和两果接缝处,散产,每头雌虫产卵70~80粒。在梨、苹果和桃树混栽或邻栽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重,果树种类单一区则发生轻。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生比较重。天敌有赤眼蜂、齿腿瘦姬蜂、小茧蜂、钝唇姬蜂等。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建立新果园时,尽可能避免桃、杏、李、樱桃、梨、苹果混栽或邻栽。②清洁果园。消灭越冬幼虫,休眠期刮除老皮、翘皮进行集中烧毁。③人工防治。在越冬幼虫脱果前进行树干束草诱集越冬的幼虫,于来春出蛰前取下束草烧毁;春、夏季剪除被害枝梢或果实,及时处理。④人工保护。提倡梨果套袋减少喷药次数和农药污染。⑤药剂防治。在成虫高峰期后3~5天内喷洒农药。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或22%除虫净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梨小食心虫幼虫脱果孔
梨小食心虫成虫
梨小食心虫幼虫
梨小食心虫蛹
幼虫在梨果内为害
梨果萼洼处受害状
梨小食心虫排粪孔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
-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
-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 魏齐这个人是战国时候魏国的国相,就是丞相的意思,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鞭笞范雎,让范雎仇恨自己,最终成功逼死自己的。但是,一个是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