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梨病虫原色图谱

桃小食心虫

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别名桃小实虫、桃蛀虫、桃小食蛾、桃姬食心虫等,简称“桃小”。以幼虫为害果实,从胴部蛀入,蛀孔流出泪珠状果胶,俗称“淌眼泪”,不久干涸呈白色蜡质粉末,蛀孔愈合成一小黑点略凹陷。幼虫入果常直达果心,果肉内虫道弯曲纵横,并有大量虫粪,俗称“豆沙馅”。早期幼果受害多呈畸形,后期果实受害则发黄或脱落。分布很广,南、北各果产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有梨、苹果、花红、海棠、山楂、桃、李、杏、枣、木瓜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8毫米,翅展13~18毫米,雌蛾大雄蛾小,体为白灰至浅灰褐色,复眼为红褐色,下唇须雌蛾长而直,雄蛾短而向上弯。前翅前缘近基部和中部有7~8簇黄褐或蓝褐斜立的鳞片。后翅为灰色,缘毛长。

卵 近椭圆形或桶形,初产时为橙色,渐变为深红色,顶部环生“Y”形刺毛2~3圈,卵壳表面具不规则多角形网状刻纹。

幼虫 体长13~16毫米,为桃红色,腹部色淡,头为黄褐色,前胸为盾黄褐至深褐色,臀板为黄褐或粉红色;低龄幼虫体为白色,头、前胸为黑褐色。

蛹 长6.5~8.6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黄褐色,羽化前变为灰黑色,翅、足和触角端部游离。

茧 越冬茧扁圆球形,直径6毫米,高2~3毫米,由幼虫吐丝缀合土粒而成,质地紧密;羽化茧又称夏茧,纺锤形,长7.8~13毫米,质地疏松,一端有羽化孔。

发生规律

北方梨产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果树根颈部及堆果场土里越冬。越冬幼虫出土期因地区、年份和寄主的不同而异,出土盛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雨后土壤含水达10%以上进入出土高峰,干旱出土推迟。越冬幼虫出土后,一天即可做成纺锤形夏茧,在其中化蛹,蛹期半个月左右,6月中旬陆续羽化,成虫高峰期在7月上旬或8月中旬。成虫昼伏夜出,有弱趋光性。卵散产,每雌可产卵40~200粒,产于梨果萼洼处,卵期一周左右,孵化后多白果实中、下部蛀入果内,不食果皮。幼虫为害20~30天老熟脱果,发生1代者幼虫爬入越冬场所结冬茧越冬;发生两代者于地表结夏茧化蛹羽化。采果后尚未脱果的幼虫随梨果转运至堆果场、果库等处陆续脱出并入土结茧越冬。幼虫天敌有齿腿姬蜂和甲腹茧蜂。

防治方法

①生物防治。有条件可利用白僵菌、小卷蛾线虫、异小杆线虫防治土表中幼虫。也可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使雌虫产无效卵。②人工保护。果实套袋,于产卵前套完,可防治多种食果害虫,获得无公害果实。③农业防治。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后,在树冠下培土6~9厘米,或树冠下覆盖地膜,防止成虫入土。④土壤处理。药剂处理土壤,可有效杀灭出土幼虫、蛹及刚羽化的成虫。当性诱剂连续3天都诱到成虫时,开始第1次地面施药,每667平方米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拌细土25千克均匀撒在树冠下,或用25%辛硫磷胶囊剂0.8~1千克,加水50~90倍均匀喷于树冠下。皆能取得较好效果,施用后应立即耙土以防光解。⑤药剂喷雾。当卵果率达1%~2%,少数卵已孵化蛀果时,立即在树上喷药防治,虫量高的果园在间隔10~15天再防治1次。药剂可选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桃小食心虫成虫

桃小食心虫幼虫

桃小食心虫果实为害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