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
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柿毛虫、苹果毒蛾。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寄主有柿、梨、桃、李、板栗、苹果、山楂、海棠、柑橘、梅、核桃、杨、柳、榆、栎、松等500余种果树及林木。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整个果林叶片被吃光,也啃食果实。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蛾体长25~30毫米,翅展宽58~80毫米。全体污白色,前翅有许多褐色深浅不一的斑纹,前、后翅外缘翅脉间有黑褐色斑点。腹部肥大,末端密生黄褐色绒毛。触角黑色,双栉齿状。雄蛾体长约20毫米,翅展41~54毫米。全体茶褐色,前翅有4~5条浓褐色波浪纹,后翅颜色略淡。腹部细小,触角褐色,羽毛状。
卵 球形,灰褐色,有光泽,直径约0.9毫米。数百粒至上千粒产在一起成卵块,其上覆盖很厚的黄褐色绒毛。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60毫米左右,灰褐色。头部淡黄褐色,上有暗褐色斑纹,正面有一“八”字形纹。胴部暗褐色,有6列毛瘤。背线黄褐色,背线两侧具半球形毛瘤,前5对为蓝色,后7对为橙红色,毛瘤上都生有棕黑色短毛。其余体侧毛瘤上生有黄褐色长毛,伸向体两侧。
蛹 黑褐色,长20毫米,纺锤形,体表在原幼虫毛瘤处生有黄色短毛。
发生规律
舞毒蛾一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卵块在树干背面洼裂处及石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是幼虫严重为害期。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爬至树干洼裂处、枯叶杂草中结茧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卵多产于枝干的阴面或土、石缝间,每只雌成虫产卵1~2块,每块卵数百粒,上覆雌蛾腹末的黄褐色鳞毛。幼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即滞育越冬。1龄幼虫群集叶背,夜间取食叶片成孔洞,受惊则吐丝下垂,并借风扩散。2龄以后则分散取食,白天藏匿于树皮裂缝中或树下的土、石块缝中,傍晚时成群上树取食,天亮时又爬回树下隐藏。雄蛾善飞舞,故称舞毒蛾。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
①诱杀成虫。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大量诱杀成虫。②保护利用天敌。秋后或早春,在幼虫未孵化前,结合整形修剪,收集树干和土、石缝间的卵块,将其置于远离果园的纱笼中,保护寄生蜂正常羽化,飞回果园,并消灭孵化幼虫。③农业防治。1~3月间,在枝干阴面或树下土、石缝间寻找越冬卵块杀灭。④化学防治。5月间,在树干上涂1尺宽的药带,毒杀上下树的幼虫。或树冠喷药,药剂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舞毒蛾雌成虫产卵状
舞毒蛾老熟幼虫
舞毒蛾雄成虫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
-
- 苏代止赵王伐燕
- 苏代(生卒年不详),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族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齐愍王。还燕,遇子之之乱,复至齐、至宋,燕昭王召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