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斑簇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以幼虫在主干内蛀食为害。受害严重时主干中空、主枝枯死,很少结果,对产量影响很大。目前发现仅为害柿树。
形态特征
成虫 长34~42毫米,宽12~15毫米,长圆筒形,略扁,全体密被短绒毛,形成黑色和淡灰黄色相间的细花纹。头部基底黑色,头顶两侧有淡灰黄色细纹。两触角基瘤明显突出,第1节、第3节端部下方及第2节端部周围具浓密黑色毛刷,尤以第2节毛刷长而密,形成球状。雌虫触角与体等长,雄虫触角稍长于体。前胸背板具许多黑色小瘤突,侧刺突细尖。小盾片小,略呈三角形,端角钝。鞘翅两侧近乎平行,后端渐窄,端缘凹进,外端角及缝角均尖锐,两鞘翅基底淡灰黄色,肩瘤及基部深黑色,中部外侧有一块不规则的大黑斑,其余翅面分布着20多个大小不等的黑斑点。雌成虫个体较雄成虫大。
卵 长约5毫米,宽约2.5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淡褐色。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约6毫米,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约55毫米,淡黄白色,呈扁圆筒形。头部黑褐色,缩入前胸,触角3节。前胸背板宽大,呈矩形,其前方有4个呈横长方形的棕褐色斑纹,位于中间的2个斑纹较宽,且色较深;后方有棕褐色“凸”字形大斑纹,略隆起,前缘色较深。胸足退化。中胸腹面、后胸及腹部1~7节背、腹两面均具哑铃形步泡。
蛹 淡黄白色,长约35毫米,纺锤形。
发生规律
在浙江省3年发生1代。成虫羽化期为7月底至10月上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到10月下旬仍见少量成虫活动,羽化期长达2个多月。卵从8月上旬开始出现,直至翌年4月上旬,树上仍有卵存在。第3年老熟幼虫于9月下旬开始化蛹,至翌年7月底成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产卵处有上下2个新月形刻槽,卵即产于此刻槽之间的树皮内。8~9月是成虫的产卵高峰期,此时产的卵历期约7~12天。成虫产卵期延续到10月上、中旬。后期产的卵经越冬后,于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破壳孵化。所以,柿园内观察到有两个幼虫孵化高峰期,即8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翌年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沿树干皮下向上蛀食。当幼虫体长约15毫米时,开始蛀入木质部,在沿树干纵向蛀食时,每隔一段距离横向蛀一排粪孔,然后在树体内上下来回蛀食,形成多条蛀道,把树体蛀成似莲藕状中空。11月至翌年3月为该虫的越冬休眠期,越冬虫态有卵、幼虫和蛹。
防治方法
①捕杀成虫。在8~10月成虫羽化期,结合柿园管理及采摘,捕杀成虫;也可利用成虫于夜间8~12时在主干基部产卵的习性,进行夜间捕杀。②刮除卵粒及低龄幼虫。于9~10月逐株检查产卵痕,并用铲刀刮除其内的卵粒或初孵幼虫。③毒杀大龄幼虫。在5~7月幼虫蛀食期,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5%吡虫啉乳油5~10倍液,用钻孔注液法进行毒杀;或用药棉蘸80%敌敌畏乳油药液塞入虫孔内毒杀。④冬季清园时刮除老树皮,并用涂白剂涂白。
碎斑簇天牛产卵刻槽
碎斑簇天牛卵
碎斑簇天牛羽化孔
碎斑簇天牛低龄幼虫
碎斑簇天牛刚孵化幼虫
虫粪
碎斑簇天牛成虫
主干被害状
-
- 孔子出谜题
- 据说孔夫子有一天在堂前给学生讲课,在灶下烧火煮饭的颜回和子路却为一个字的读音争执了起来。孔夫子过去为他们做出裁决后,回到堂前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