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有没有私通小尼姑?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10-19 18:02:1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提倡礼教伦常,然而,却有人传说朱熹曾勾引过小尼姑,而且还不止一个,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朱熹石像
朱熹出生在徽州婺源的一个官吏家庭,父亲朱松做过县尉。
1148年,朱熹19岁时中进士,做过泉州同安主薄。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孝宗初即位,起用张浚准备出兵抗金,要朝内外大臣各陈己见。朱熹上书,谏策三事。一是熟讲“圣学”即《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之学。二是停止议和及遣使索地,应先整内政,等到国富民强,再慢慢计划收复失地。三是朝廷任用贤能,以修政事。第二年,宋军战败,汤恩退派王之望出使金朝议和,主战派坚决反对。
十一日,孝宗召见朱熹,朱熹面奏三札。第一札说陛下遇事犹豫不决,就是由于不讲《大学》之道。他建议孝宗博访真儒,讲明此道,以修身为本。第二札说国家大计有三:战、守、和。他提出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反对议和,而主张“合战,守之计以为一”。第三札,引据周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之道”,说是“其本不在乎威强而在德业,其备不在乎边境而在乎朝廷,其具不在乎兵食而在乎纪纲”。讲到抗金作战,他说:“现在朝内外的议论,都说要整顿边防、充实仓库、训练士卒,臣以为这些都不值得考虑。应该考虑的就是修德业,正朝廷,立纪纲。”他说,只要我们自己慢慢强大了,金朝就会害怕。
此后的十年间,孝宗、虞允文积极备战。朱熹则专心著书讲学,逐步形成了他的道学体系,阐发二程“去人欲,存天理”的理论,以《大学》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核心,以维护伦常为宗旨,继承、综合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等人的学说,又吸收佛教禅宗和道教的理论,使二程学说带上了宗教色彩。
就在朱熹学说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的时候,却遭到了反道学派的攻击。朝中的反道学官员攻击道学为伪学。
朱熹提出二程“去人欲,存天理”的理论,以维护纲纪伦常为宗旨。但是在与反道学派的论争中,朱熹满口的礼义廉耻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别人抨击他的道学是伪学,而且说他本人言行不一,其中一条重要罪状就是“朱熹勾引两个尼姑,出去做官都要带着”。后来从朱熹的反应看,此事应该不是讹传。朱熹被迫上表认罪,承认了“纳其尼姑”之罪,说“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改过。
就这样,一生提倡“去人欲,存天理”的朱熹与小尼姑通奸之疑案,在北宋道学与反道学斗争之中逐渐浮出了水面。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苏秦合纵
-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