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是每事每物所以构成的具体规律,特殊规律。也指绘画的规律和原理。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云:“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谷,何以加焉?”南朝谢赫《古画品录》云:“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都是说绘画要反映万事万物之理,“理”与“道”具有相近含义。道属于天(天道),理属于物(物理)。以道统理,理由道生,依理行道,理中见道。道是抽象的,理是可见的。自宋代以后,画论中讲理的渐多,含义主要是两个;①指自然之理,如宋代韩拙《山水纯全集》云:“天地之间,虽事之多,有条则不紊,有序则不杂,盖有理之所寓耳。”张怀《山水纯全集后序》云:“人为万物灵者也。故人之于画,造于理者,能画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②指绘画之理,如宋代邓椿《画继》云:“狂怪求理,变异合理。”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云:“作画只是个理字最要紧。”其它,或指绘画之理趣,如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今之画者,但贵其夸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远画之理趣也”,③指自然界万事万物所具之物理,如韩拙《山水纯全集》云:“得四时之真气,造化之物理,故不可逆其风光而当顺其物理也。务要明乎物理,广乎人事”,④指自然界的分布次第之条理。《宣和画谱》云:“至于山川形势,屈曲向背,分布远近,各有条理。”⑤指山水画的组织结构,如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云:“凡文人学画山水……大抵以明理为主,若理不明,纵使墨色烟润,笔法遒劲,终不能令后世可法可传。”⑥指绘画创作中的自然与自我关系之理,如清代石涛《画语录》云:“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又云:“一理才具,众理附之。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总而言之,“理”是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规律。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