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EURYALES SEMEN
为睡莲科(Nymphaeaceae,スィレン科)植物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才二バス)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
中国: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省。
【成分】:
种子中含大量淀粉、catalose。据分析含蛋白质4.4%、脂肪0.2%、碳水化合物32%、Ca0.009%、P0.11%、Fe0.0004%、维生素B0.00008%、C0.006%。
【药理作用】:
不详。
【性味】:
甘、涩,平。
【功效】:
芡实系滋养、收涩药物,功能扶脾止泻、固肾益精,适用于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女子带下、脾虚泄泻等诸症。《神农本草经》曰:“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李时珍言:“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与金樱子、莲须、桑螵蛸、菟丝子配伍能益精;与山药、茯苓、人参、白术合用则补脾止泻。
【用途】:
作滋养、强壮、镇痛药,用于痛风、腰膝关节痛、遗精、小便失禁、下痢、带下等。亦供食用。
【处方例】:
水陆二仙丹(金樱芡实丸、《洪氏集验方》:芡实、金樱子);萃仙丸(经验方:芡实、沙苑子、枸杞子、山茱萸、白莲芯、菟丝子、续断、覆盆子、金樱子);蟠桃花(经验方:芡实、莲肉、桃核、熟地、枣肉、猪肾、茴香);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粉)。
Euryale ferox 芡实
《神农本草经》上品中收载,别名鸡头、雁喙。陶弘景云:“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李时珍也释名曰:“芡可济俭谦……。杨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幽燕谓之雁头,徐、青、淮、泗谓之芡子。其茎谓之,亦曰
”。关于其原植物,韩保升记载:“苗生水中,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鸡头。实若石榴,其皮青黑,肉白如菱米也”;李时珍的记载更为详细,其附图也显然是睡莲科(Nymphaeaceae,スィレン科)的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才二バス)。苏敬言:“作粉食,益人胜于菱(Trapa natansL.,匕シ)也”。苏颂也言:“取其实并中子,捣烂曝干,再捣下筛,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云补下益人,谓之水陆丹”。但陶弘景云:“小儿多食,令不长”,寇宗奭也劝戒:“食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
- 竹节人参 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 人参 GINSENG RADIX
- 广东人参 AMERICA GINSENG
- 三七人参 SAN-CHI GINSENG
- 九节菖蒲 RHIZOMA ANEMONE
- 三棱 荆三棱:SPARGNII RHIZOMA 黑三棱:BOLBOSCHOENI RHIZOMA
- 山豆根 SOPHORAE SUBPROSTRATAE RADIX
- 山奈 KAEMPFERIAE RHIZOMA
- 土茯苓 山帰末 SMILACIS GLABRAE RHIZOMA
- 大戟 红芽大戟:KNOXIAE RADIX 京大戟: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
- 天麻 GASTRODIAE RHIZOMA
- 大黄 RHEI RHIZOMA
- 山慈菇 SANTSIGU TUBER
- 山药 BATATATIS RHIZOMA(DIOSCOREAE RHIZOMA)
- 川芎 CNIDII RHIZOMA(LIGUSTICI RHIZOMA)
- 丹参 SALVIAE MILTIORHIZAE RADIX
- 黄药子 DIOSOOREAE BULBIFERAE RHIZOMA
- 千年健 HOMALONEMAE RHIZOMA
-
- 密须国是怎么灭亡的,跟姬昌有什么关系
- 远古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夏族和商族。夏族,居住于今甘肃、陕西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一带。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