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须国是怎么灭亡的,跟姬昌有什么关系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20 22:04:3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远古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夏族和商族。夏族,居住于今甘肃、陕西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一带。他们因居住在夏水流域而得名,又因其曾以华山为中心区域,所以又叫作华族。夏族有一个杰出的首领,叫作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老祖先。
商族,居住在今山东及河南东北部一带,又称作衣族、殷族、炎族。他们以泰山为中心,生产力比较发达,已经能冶炼青铜,会制造青铜器。他们也有一个杰出的首领,叫炎帝,也是中华民族公认的老祖先。他后来和黄帝联合,共同打败了南方的蚩尤。炎帝与黄帝并称炎黄,所以我们今天都自称为炎黄子孙。
密须国区域
另外,有“三苗”部落居住于今河北西南地区,“九黎”部落居住于今河南,“熏鬻”部落居住于今山西北部一带,“西王母”部落居住在今甘肃泾川一带,这些地方正是今日沿黄河南北两岸的区域。此处还有大小方国数千。在这些部落中,有几个部落比较有名,那就是分布在黄河流域的泾河、渭河支流上的周、共、豳、卢、芮、阮、虞、密须等部落。其中密须国是这些部落中比较强大的方国,是这几个小部落的首领。
经过历史的变迁,到了商代的时候,密须国都城设在密城。密城坐落于泾河的支流达溪河流域的上游,即现在的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这是个姞姓的方国。据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出于姬、酉、祁、巳、腾、箴、任、荀、僖、姞、儇、依等十二族,其祖孙便分为“十二姓”(《国语·晋语》)。密须国正是属于姞姓的一支黄帝后裔。密须国是当时泾河流域共(泾川)、卢(华亭)、虞(陇县)、芮(崇信)、周(彬县)、阮(泾河下游)等部落方国的首领,还拥有商王朝授予的“密须之鼓”,代表商王朝管理周围方国,镇守商朝的西北地区,势力很强大。
商朝衰落的时候,周部落日趋强大。周国的国君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准备讨伐商朝取而代之。为了打败商朝,他积极想法争取密须国的支持。他听说密须国君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姿色倾城倾国,在各国中很有盛名。他为了达到笼络密须国的目的,决定向密须国的国君求婚,要求娶他的女儿作妻子。密须国的国君有意与姬昌争夺天下,就没有答应周文王的要求。这使姬昌对密须国非常仇恨,总想乘机灭了他。
一天,姬昌问各位大臣,我们在征讨商朝之前,哪一个诸侯国需要讨伐?姜子牙说是密须国。管叔说,密须国国力非常强大,我们讨伐恐怕难以取胜。姜子牙说,我们的先王历来是征讨不愿归顺的,不讨伐愿意归顺的;征讨险恶强大的,不讨伐弱小容易攻取的。
姬昌同意了姜子牙的意见,但是用什么办法去讨伐呢?姬昌和谋士多次谋划,但是没有机会。
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机会。原来在密须国西边有一个邻国叫共(今泾川)。共国为了讨好姬昌,准备了一份厚礼,途经密须国,专程派人送去。密须国不但派兵抢走了贡品,还派兵攻打共国。同时,密须国为了筹备争霸的战略资源,还出兵侵夺阮国的土地和人口、资源。
阮国和共国非常害怕,派人向姬昌求救。姬昌以援助弱小的国家、征伐不讲道义的国家为名,亲自率领大军,联合了共国和阮国的军队,击溃了密须国的军队,并乘胜包围了密须国都城阴密。
密须王与大臣商议退敌的对策。由于姬昌已经买通了群臣,他们已经在心中支持姬昌,又认为推翻商朝的暴政是大势所趋,便在密须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发动了兵变,将密须王捆绑起来,交给了姬昌。密须国从此成为了永久的历史。
-
-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