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山帰末 SMILACIS GLABRAE RHIZOMA
为百合科(Liliaceae,ュリ科)植物土茯苓SmilaxglabraRoxb.(ケナシ廿ルトリィバラ)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浙江、安徽、江苏、湖北等省。福建、江西、甘肃、广西、四川、山东等省也产。
【成分】:
主要含淀粉及微量的皂甙。从菝葜S.china的根茎中分离出了菝葜皂甙(smilax-saponin)A、B、C[系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的甙]。此外,还含有黄酮甙类成分:落新妇甙(astilbin)、花旗松素(distvlin)、engelitin等。
【性味】:
甘、淡,平。
【功效】:
利湿,清热,清血,解毒,系治梅毒之要药。“搜风解毒汤”疗梅毒之筋骨挛急疼痛,清血排毒。
【用途】:
作解毒药,用于慢性皮肤疾病、梅毒性皮肤病、水银中毒所致皮炎等。日本民间还常作家庭原料药。
【处方例】:
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皂荚子)。
Smilax glabra 土茯苓
《本草纲目》草部蔓草类中收载。别名草禹余粮(《本草拾遗》)、土萆解、山猪粪、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粟(本草纲目)等。陶弘景在石部的禹余粮条中注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葜(SmilaxchinaL.,廿ルトリイバラ),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味似薯蓣(山药),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李时珍言因其形状似茯苓,故名土茯苓,其他异名也皆因其形而得。但从上述记载看,土茯苓极坚硬,难以想象可作食物,古人称为禹余粮或冷饭团之类的可能系薯蓣科(Dioscoreaceae,ヤマノ亻モ科)的土萆薢(薯蓣属Dioscorea spp.)之类。
在日本古代的和方书中将土茯苓称为“山归来”,自古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在室町时代末期即已有使用山归来的记载,可知自梅毒从南美传到日本后不久本品即被开发为梅毒治疗药。传说梅毒患者因受人冷眼而进入山中,服此根治愈后从山中归来,故称为山归来,这种传说多少有些怪诞。实际上,土茯苓又称为“山奇粮”,山归来之名可能是从“山奇粮”音讹而来。现《日本药局方》中也以“山归来”之名收载土茯苓。
- 竹节人参 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 人参 GINSENG RADIX
- 广东人参 AMERICA GINSENG
- 三七人参 SAN-CHI GINSENG
- 九节菖蒲 RHIZOMA ANEMONE
- 三棱 荆三棱:SPARGNII RHIZOMA 黑三棱:BOLBOSCHOENI RHIZOMA
- 山豆根 SOPHORAE SUBPROSTRATAE RADIX
- 山奈 KAEMPFERIAE RHIZOMA
- 土茯苓 山帰末 SMILACIS GLABRAE RHIZOMA
- 大戟 红芽大戟:KNOXIAE RADIX 京大戟:EUPHORBIAE PEKINENSIS RADIX
- 天麻 GASTRODIAE RHIZOMA
- 大黄 RHEI RHIZOMA
- 山慈菇 SANTSIGU TUBER
- 山药 BATATATIS RHIZOMA(DIOSCOREAE RHIZOMA)
- 川芎 CNIDII RHIZOMA(LIGUSTICI RHIZOMA)
- 丹参 SALVIAE MILTIORHIZAE RADIX
- 黄药子 DIOSOOREAE BULBIFERAE RHIZOMA
- 千年健 HOMALONEMAE RHIZOMA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