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姚斯

【生卒】:1921—

德国文艺理论家、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他毕生从事接受美学的研究,与伊瑟尔等人共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接受美学流派。他以伽达默尔的阐释学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吸收了英伽登现象学文学本体论思想和穆卡洛夫斯基“空白”理论的部分观点,并对利泽尔的阐释学理论和萨特的“恢复读者地位”的理论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读者中心论和文学效果史论为主体的接受美学理论体系。1967年他以《研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为题在康士坦茨大学发表就职演说,引起文艺理论界的极大轰动,被公认为接受美学的宣言。1970年此文改题为《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公开出版。1972年姚斯出版了《审美经验一辩》,标志其美学思想的转折,自此将审美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从读者中心论转向注重审美经验的探讨。1977年出版的《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这部著作,是姚斯在审美经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著作中充满了对早期理论的批判,重点研究了审美经验的基本结构及其三个层次和五种类型。他强调审美经验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审美实践的三项基本活动,它们是:“”——生产的活动;“审美”——接受的活动;“净化”——交流的活动。指出人类的审美活动是艺术的生产、艺术的接受、艺术的交流共同组成的。审美经验的三个层次是:表层是审美“愉悦”,中层是艺术“欣赏”,最高层是审美“净化”,是产生全新经验的审美层次。审美经验的五种类型是:联系型认同、敬慕型认同、同情型认同、净化型认同和反讽型认同。上述五种认同模式,包括了文艺作品审美效果的不同实现方式。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兵痞董卓
兵痞董卓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