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菌核病
番茄菌核病主要危害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冬春低温、多雨年份发生严重。发生严重时常造成叶、茎和果实腐烂,影响番茄产量。
危害症状
叶片、茎、果实均可被害。叶片染病,多始于叶缘,初呈水浸状,淡绿色,高湿时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蔓延速度快,导致叶片枯死。果实染病,常始于果柄,并向果实表面蔓延,导致青果似水烫状,菌核外生在果实上,大小约1~5毫米;花托上的病斑环状,包围果柄周围。茎染病,多由叶柄基部侵入,病斑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皮层腐烂,边缘水渍状,除在茎表面产生白色霉层和菌核外,剥开茎部可发现大量絮状白霉和黑色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北方菌核多在3~5月萌发;南方则有两个时期:2~4月和10~12月。土壤中的菌核能存活1~3年。土壤中或病残体上的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借助风雨或随种苗或病残体传播蔓延。菌核球形至豆瓣形或鼠粪状,直径1~10毫米,可生子囊盘1~20个。病部产生的子囊孢子或菌丝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引起再侵染。
病菌喜低温、高湿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条件为温度16~20℃,相对湿度95%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2~4月。番茄的感病敏感生育期是成株期至结果中后期。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连作或间作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以早春多雨或梅季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深翻土壤,使菌核不能萌发;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避免混入苗床;排除积水、通风降湿;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清除病叶、病株和病果,集中销毁。②实行轮作。发病地块实行与禾本科作物、水生蔬菜或葱蒜类蔬菜轮作2~3年。③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加干细土10~15千克拌匀后撒施。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番茄菌核病中期病果
茎部发病,病部表面密生白色菌丝
番茄菌核病后期病果
番茄菌核病病茎后期病症
番茄菌核病,病茎内部密生絮状白霉
番茄菌核病病株
番茄菌核病病茎内的鼠粪状黑色菌核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