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
猝倒病是茄果类蔬菜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茄果类蔬菜苗床幼苗。育苗期间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
危害症状
幼苗出土后受害,靠近地面幼茎染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后变成黄褐色并干瘪缢缩成线状,植株倒伏,但茎叶仍为绿色;湿度大时,病部及地面可见白色棉絮状菌丝。开始时仅个别植株发病,但蔓延迅速,几天后扩展到邻近幼苗,引起成片倒伏。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助风雨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引起初侵染;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但对温度要求不严。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2~4月。茄果类蔬菜的感病敏感生育期在幼苗期。
苗床连作、棚内温度过低、湿度过高、播种过密、光照差、通风不良、管理粗放等田块发病重。早春低温、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苗床选择。宜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蔬菜、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土质肥沃、背风向阳的田块作苗床。②种子消毒。干种子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1)1500~2000倍液浸种,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0.4%,浸种15~30分钟,浸后用清水冲洗2~3次,晾干或催芽后播种。③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施用25%甲霜灵粉剂9克加70%代森锰锌1克,兑细干土5千克拌匀后制成药土,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水下渗后先将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后再把其余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④加强苗床管理。苗床四周开好深沟,以有利于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合理控制苗床的温、湿度,苗床湿度过大时,可撒上一层干细土吸湿;肥水要小水、小肥轻浇,同时注重适时、适度通风换气;加强调查,及时拔除病苗、死苗,并集中销毁。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番茄幼苗染病,幼茎干瘪缢缩成线状
茄子幼苗感染猝倒病田间成片倒伏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