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都有发生。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果实硬化凹陷,影响产量与品质。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被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为淡黄色,边缘不明显,叶背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淡绿色的褪绿病斑,初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后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甚至引起全株叶片卷曲而死亡。果实染病,从蒂部向四周扩展,果面形成黑色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的褐孢霉Fulviafulva(Cooke)Cif.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株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或以菌丝体在种皮内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于气流传播,从叶背的气孔侵入,还可从萼片、花梗等部分侵入,并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最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3~7月和9~11月。番茄感病敏感生育期在开花结果期。
多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田间过于郁闭、空气湿度大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以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季节多雨,或秋季晚秋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②种子处理。播前种子用55℃温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③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中午时间,采取2小时左右的30~33℃高温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④加强棚室管理。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⑤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着重喷洒叶片背面,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或70%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500~600倍液,或20%武夷霉素(Bo-10)水剂150倍液等,喷雾防治。保护地栽培还可每亩标准大棚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蒸防治。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
番茄叶霉病叶片正面中期病斑
番茄叶霉病中后期叶背病斑,表面密生褐色霉层
叶片染病后正面出现褐色霉层
-
-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的丧葬文化是历史悠久的
- 历史悠久的蒙古族丧葬文化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在人死后都要举行葬礼,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习俗的不同,所以每个地方葬礼的方式也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