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蜂缘蝽

【学名】: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

【介绍】:

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主要危害大豆、蚕豆、豇豆、豌豆、丝瓜、白菜等多种蔬菜作物及稻、麦、棉等粮食经济作物,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云南、西藏等地。

形态特征

成虫:虫体狭长,长15~17毫米,宽3.6~4.5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密布白色细绒毛。位于复眼前端的头部呈三角形,后面部分细缩如颈。触角的第1节长于第2节,第1、2、3节的端部稍膨大,基半部颜色较浅,第4节基部距1/4处色浅。喙伸达中足基节间。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分布或消失。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具许多不规则的黑色颗粒,前胸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缘具领片,后缘有两个弯曲,侧角成刺状。小盾片呈三角形。腹部侧接缘稍外露,黄黑相间。腹下散生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腹面具4枚较长的刺和几枚小齿。足与体同色,胫节中段颜色较浅,后足腿节粗大、有黄斑,基部内侧无突起,后足胫节向背面弯曲。前翅膜片浅棕褐色,稍长于腹末。

卵:半卵圆形,长约1.3毫米,宽约1毫米,附着面弧状,表面平坦,中间有1条不太明显的横形带脊。

若虫:共分5龄。1~4龄若虫体形似蚂蚁。5龄若虫体形与成虫相似,只是翅膀较短。

发生特点

该虫在江西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或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第1代若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至7月上旬发育为成虫,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第2代若虫于6月中旬末至8月下旬孵化,7月中旬至9月中旬发育为成虫,8月上旬至10月下旬产卵。第3代若虫于8月上旬末至11月初孵化,9月上旬至11月中旬发育为成虫,并于10月下旬以后陆续越冬。

成虫和若虫极其活跃,往往群集危害,但早、晚温度低时稍迟钝。卵多散产于叶背、嫩茎和叶柄上,有少数两粒粘在一起。每只雌成虫产卵21~49粒。成虫、若虫刺吸汁液,导致花蕾、花朵凋落,豆荚不实,严重时导致整株枯死,影响作物产量。

防治要点

参照“筛豆龟蝽”。

点蜂缘蝽的成虫

点蜂缘蝽的若虫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