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枇杷病虫原色图谱

茶蓑蛾

属鳞翅目蓑蛾科。别名茶袋蛾、茶背袋虫、避债蛾、小蓑蛾等。以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光秃。喜集中为害,局部密度较大,常造成较大损失。主要寄主有枇杷、油茶、柑橘、苹果、梨、樱桃、李、杏、桃、梅、葡萄等。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蛾体长12~16毫米,足退化,无翅,蛆状,体乳白色。头小,褐色。腹部肥大,体壁薄,能看见腹内卵粒。后胸、第4~7腹节具浅黄色茸毛。雄蛾体长11~15毫米,翅展宽22~30毫米,体翅暗褐色,触角呈双栉状,胸部、腹部具鳞毛。前翅翅脉两侧颜色略深,外缘中前方有近正方形透明斑2个。

卵 长0.8毫米左右,宽0.6毫米,椭圆形,浅黄色。

幼虫 体长16~30毫米,体肥大,头黄褐色,两侧有暗褐色斑纹。胸部背板灰黄白色,背侧具褐色纵纹2条,胸节背面两侧各具浅褐色斑1个。腹部棕黄色,各节背面均具黑色小突起4个,呈“八”字形排列。

蛹 雌蛹呈纺锤形,长14~18毫米,深褐色,无翅芽和触角。雄蛹深褐色,长13毫米。护囊呈纺锤形,深褐色,丝质,外缀叶屑或碎皮,稍大后带有纵向排列的小枝梗,长短不一。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2代,多以3~4龄幼虫、老熟幼虫在枝叶上的护囊内越冬。安徽、浙江等省2~3月间,气温10℃左右,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5月中、下旬后幼虫陆续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7~8月为害最重。第2代成虫于8月底左右出现,幼虫于9月间出现,冬前为害较轻。成虫喜在下午羽化,雄蛾在傍晚或清晨活动,靠性引诱物质寻找雌蛾,雌蛾羽化后翌日即可交配,交尾后1~2天产卵,每头雌蛾平均产卵600余粒,雌虫产卵后干缩死亡。幼虫多在孵化后1~2天先取食卵壳,后爬上枝叶或飘至附近枝叶上,吐丝粘缀碎叶营造护囊并开始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护囊里倒转虫体化蛹在其中。天敌有蓑蛾疣姬蜂、松毛虫疣姬蜂、桑蟥疣姬蜂、大腿蜂、小蜂等。

防治方法

①在农事操作时,发现虫囊及时摘除,集中烧毁。②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③掌握在幼虫低龄盛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40%新农宝(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等。

茶蓑蛾幼虫及护囊

茶蓑蛾蛹

树干上的茶蓑蛾护囊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