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枇杷病虫原色图谱

枇杷黄毛虫

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枇杷瘤蛾。为枇杷主要害虫之一,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在长江中下游产区,曾造成灾害,不但减产严重,且大大削弱树势。此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枇杷嫩叶、嫩芽,发生多时也会食害老叶、嫩茎表皮和花果。

形态特征

成虫 体灰白色、有银光。体长10毫米,翅展宽约23毫米左右,雄蛾略小。前翅有两个弯曲的黑斑,缘毛黑色。前胸两侧密布灰白色鳞毛。

卵 浅黄白色,近扁圆形,直径约0.8毫米,后渐呈淡黄色,卵壳外表有纵向刻纹。

幼虫 初时为淡黄色,后变为黄绿色,老熟时为橙黄色。体长20~30毫米,各节都有毛瘤,上生刺毛,第6节背面有1对明显的黑褐色毛瘤。胸足和腹足各3对,臀足1对。

蛹 近椭圆形,长约8~11毫米,初化时为黄色,后变为淡褐色。蛹化于茧内,茧与枇杷皮同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4~5代,各代发生整齐,无重叠现象。老熟幼虫在叶片主脉上和枝干凹陷处结茧、化蛹越冬,次年5月初出现成虫,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枇杷春梢。以7~9月的第3、4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为害夏、秋梢嫩叶。卵散产于嫩叶背面,每头雌虫可产卵数十粒。初孵幼虫在枇杷嫩叶正面毛从下群集取食,被害叶呈褐色斑点状,2龄后分散,3龄时开始食量大增。取食时先用头部把叶背绒毛推开,被害嫩叶仅剩下薄膜和叶背绒毛。为害严重时,全树嫩叶被吃光,幼树受害较严重。成虫白天常头向下栖息于树干上,趋光性弱。羽化后即交尾,交尾后2~3天产卵。老熟幼虫多在叶背面沿主脉处或枝条朝向地面阴处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杀。利用1~2龄幼虫集中为害或成虫喜欢栖息于树干上的特性,进行人工捕杀。②冬季清园和树干涂白。冬季将果园落叶、断枝、树皮等集中烧毁,刮刷树皮缝隙并涂白,以减少越冬虫源。③保护广大腿小蜂、舞素蛾、黑瘤姬蜂等寄生天敌,以控制黄毛虫的发生。方法是用3~4毫米孔纱的养虫笼,捕捉一些已被寄生的黄毛虫幼虫、蛹于笼内,使黄毛虫的成虫及幼虫不能逃出,而寄生蜂的成虫能飞出。在果实采收期,不能使用杀虫剂。将养虫笼移入枇杷园内,让寄生蜂去寻觅黄毛虫。如当地寄生蜂不多,可以到外地引入,放置方法相同。④化学防治。发现初孵幼虫时,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200倍液,或50%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等,喷雾杀灭幼虫。

枇杷黄毛虫卵

枇杷黄毛虫成虫

枇杷黄毛虫幼虫

叶片被害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斗丞相
甘罗斗丞相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九天玄女:“香”的祖师
据传闻,战神九天玄女,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制造香业的祖师和守护神。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