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烂果病
枣烂果病包括轮纹烂果病、枣软腐病、枣红粉病、枣曲霉病、枣青霉病、枣木霉病等。轮纹烂果病主要为害脆熟期枣果,其余几种在枣采收期、加工期和贮藏期发生,造成枣果霉烂,不堪食用,损失极大。
症状
轮纹烂果病
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后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圆形大斑。受害部果肉变褐发软,有酒臭味,重者全果浆烂。有的病斑具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该病可导致大量落果。
枣软腐病
果实受害后,果肉发软、变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长出白色丝状物,随后在丝状物上长出许多大头针状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孢囊梗及孢子囊。
枣红粉病
枣果受害,果肉腐烂,有霉酸味。受害果实上有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聚集物。
枣曲霉病
受害果表面生有褐色或黑色大头针状物,即曲霉菌的孢子穗。霉烂的果实有霉酸味。
枣青霉病
受害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果面生有绿色或灰绿色霉层,即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边缘白色,即菌丝层。
枣木霉病
病果组织变褐、变软。果面生有深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团。
病原和发病规律
轮纹烂果病:病原待定。
枣软腐病:病原为接合菌亚纲的根霉属(Rhizopus)。菌丝发达有分枝,有匍匐丝与假根。匍匐丝上产生孢囊梗,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其内产生大量孢囊孢子。孢囊孢子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饰纹。
枣红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红粉聚端孢霉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分生孢子自顶端单个地向下陆续形成,聚集成团,孢子无色、双孢,鞋底形,长(12~18)微米×(8~10)微米。
枣曲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顶端膨大,长出放射状排列的小梗。小梗两层,顶端串生球形、褐色的分生孢子,直径4微米左右。
枣青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青霉菌(Penicillium)。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形成扫帚状一至多次分枝,分枝上长出瓶状小梗,其上着生成串的近球形分生孢子。
枣木霉病:病原为半知菌类的木霉属(Trichoderma)。分生孢子梗有隔膜,对生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团,有孢子4~12个。孢子无色,球形至卵形,(2.8~4.5)微米×(2.2~3.9)微米。
枣烂果病的各种病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及枣果表面,当果实有伤口时,病菌孢子发芽后立即从伤口侵入。枣果采收后,温度高、通气不良、湿度大,极易发生各种病害,导致枣果霉烂。轮纹烂果病菌借风雨飞溅传播,从幼果期开始侵染,至果实近成熟期才发病,潜育期长。
防治方法
轮纹烂果病:①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自幼果至果实膨大期,喷施农药3~4次,每10天喷一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等。③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果,集中深埋,以减少再侵染的病原菌。
其他枣果病害:①果实采收时应尽量避免枣果损伤,以减少病菌侵入。②采收的枣果及时晾晒或炕烘处理。③贮存时应剔除伤果、虫果、病果,并置于通风低温处,防止潮湿。
枣软腐病病果
枣青霉病病果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