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欧洲封建时代的爵位名。封建时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贵族,形成大封建领主。这些大封建领主,又分封一些中小封建领主。他们的领地是世袭的,在领地内都享有军、法、政、财大权。公、侯、伯、子、男,是这些封建领主的爵衔。
“公”原是氏族解体时一些部落对军事首长的称呼,也是古罗马时代对边防将领及后来的地方军队长官的称呼。封建关系发展时,他拥有大片世袭封建领地,往往割据一方,成为领有公国的封建领主。后随着王权的加强,“公”成为贵族的一种世袭的最高爵衔,地位仅次于国王。
“侯”原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王权加强后,指世袭的大封建领主,其品位仅次于公爵。
“伯”原指罗马帝国皇帝的侍从,后成为对地方长官的称谓。在其辖区内,享有司法、行政、军事和财政等权力。至10世纪,由王国官吏,转为割据一方的世袭封建领主。到封建社会末期,成为贵族的爵衔,品位次于侯爵,
“子”和“男”,都是大封建领主分封的,他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到10世纪后成为世袭的封建领主。王权加强后,转为贵族的一种爵衔,男爵的地位低于子爵,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