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28 12:50:5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周显王28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国国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齐国的大将田忌说:
“如果不出兵救韩,韩国抵抗不住魏国,就可能要投降魏国,韩、魏连手,就会威胁齐国,对齐国不利。”
庞涓
相国邹忌说: “无论韩、魏之战谁胜,实力都会受损,那就会有利于齐国。”大臣们七嘴八舌,有的主张出兵,有的主张坐山观虎斗,闹得齐王一时没了主意。这时,谋士孙膑站出来说:
“韩、魏两国正在交锋,胜败难测,若现在出兵去救援韩国,就是代替韩国去挨魏军的打,使齐国军队受损,还有可能兵败使国家有危险。魏国出兵,意在攻韩。我们应该先向韩国表示我们一定出兵,使韩国寄希望于我们而有信心抵抗,这样也会使魏军受到消耗。当韩国处境危险时,我们再出兵,一则可以减少我们的力量消耗,二则也会使韩国对我国感恩戴德。”
齐王听了,连连点头,决定按孙膑的办法办。
韩国军民听说齐国答应出兵救援,所以,上下一心,坚持抗战,等待援兵。魏军进犯韩国,虽然五战五胜,但也是伤亡惨重。齐国抓住时机,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统军救韩。这次救韩,仍采用 “围魏救赵”的办法,大军直指魏都大梁。魏王见国都受到齐军的威胁,忙命庞涓速率大军回国抗齐。
庞涓率大军回国时,齐军已进入魏国国境。孙膑见庞涓领兵回来,对田忌说: “庞涓带兵一直骄傲轻敌,急于决战,我们可以利用他这一弱点,诱敌冒进,然后再设埋伏消灭他们。兵书上说:如果走100里去争利,就有使大将军受挫的危险,如果走50里去争利,也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到。我们可以第一天造锅灶10万个,第二天减少为5万个,第三天减少到3万个,让庞涓以为我们的士兵一天天地在逃走。”田忌便按着孙膑的话去做了。
这样,齐军与魏军稍一接触,便立即后撤,让魏军连追了三天。庞涓见手下人数得的齐军锅灶数目一天天减少,果然以为齐军不敢与魏军对抗逃走了。涓得意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懦,不敢打仗,我们才追他们三天,士兵们已逃跑了一大半,这样的军队,还用得着我带这么多军士去追击吗?于是,庞涓丢下步兵,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兵。”
孙膑根据魏军的行军速度,推算出庞涓将于当天日落后进抵马陵。马陵附近,道路狭窄,地势险要,便于设伏。孙膑派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旁,告诉他们:“夜间看到火光一齐放箭。”孙膑另派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写上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率领的追兵,果然在预定的时间进入伏击区。庞涓见树上写着字,但天黑看不清楚,遂命人点起火把来照明。
齐军一见火光立即万箭齐发,魏军没有任何防备,乱成一团,庞涓这才知道中了埋伏,他一看败局已定又恨又悔,便抽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败魏军,前后共歼灭魏军10万多人,也解了韩国被魏国进犯的围。
孙膑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择了最适宜的出兵时机,而庞涓的错误则在于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而导致失败。善于作战的人,在战争中总是让自己永远处在有利、主动的形势之下,而绝不放过任何出击敌人的机会。
-
- 骆宾王与卢照邻如何相识?
- 朋友不是一座古堡,不是一处对面的渡口,朋友更像一条大道,让人自由地行走。在长安和洛阳的那些青春日子里,骆宾王和卢照邻曾一起有过很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