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主义
指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提出的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毛泽东提倡的这一原则,在多次党内斗争中,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活跃了党内的政治空气,增强了团结。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坚持三不主义的原则,团结了大多数,融洽了党和群众的关系。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的讲话中,又一次强调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要进一步说明毛泽东提倡的“三不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增进党群团结,造成民主风气,同心同德完成党的任务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中药情书? 李时珍与夫人的“中药情书”写的真是太有才了!
- 明朝有位名医,他叫李时珍。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还特别有文采。一天,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