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差别
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三大差别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的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手工业同农业分离,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又引起商业同手工业的分离,从而逐步出现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同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逐步分离开来。三大差别的产生,在历史上曾对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三大差别却表现为人们利益上的对立,表现为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被消灭,劳动人民成为社会和生产的主人,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就随之消失,而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还不能彻底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差别仍然存在。因为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在城市和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乡村和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则是集体所有制。工农、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劳动收入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等方面还存在重大差别。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科技文化水平、劳动条件、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也还不可能消除。消灭三大差别的根本条件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装备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农民和乡村的生产水平、劳动收入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都接近工人和城市。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工人、农民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使每个劳动者都成为具有高度文化技术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就趋于消灭,但它们之间的非本质差别仍然存在。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