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EVODIAE FRUCTUS

书籍:和汉药百科图鉴Ⅰ 作者:(日) 难波恒雄 朝代:2001-02-01 专题:书籍
【基源】:

为芸香科(Rutaceae,ミカン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Hook.fil.et Thoms.(ゴンュュ)及石E.officinalis Dode[=E.rutaecarpa Benth.var. officinalis(Dode)Huang,ホンゴシュュ]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在中国尚有极少量的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 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E.bodinieri Dode]的果实也药用。所谓茱萸,有文献认为系分布于朝鲜半岛至华北的臭檀E.daniellii Hemsley,但该种并不入药。

【产地】:

中国(贵州、广西等省)。吴茱萸与石虎日本均有栽培,但都是从外国传入的,日本产者几乎不上市。

【成分】:

含精油约0.4%,芳香性成分系链状的萜烯类吴茱萸烯[ocimene(=evodene)。果实的脂肪油中有25%系吴茱萸酸(goshyuic acid)。此外,尚有苦味成分:柠檬苦素[limonin(=evodin,dictamnolactone)]、如代文(rutaevin),非苦味成分吴茱萸内酯醇(evodol),生物碱类成分吴茱萸碱(evodiiamine)、去甲基吴茱萸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rhetsinine)]、吴茱萸喹酮碱(evocarpine)、N,N-dimethyl-5-methoxytryptamine,N-methylanthranylamide、synephrine、cyclic GMP等。

【药理作用】:

rutaecarpine分解后得到的rutamine有显著的子宫收缩作用。此外,据报道吴茱萸的水浸液(1∶3)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辛,温。

【功效】:

张仲景的“四逆汤”以附子作君药,为温肾之方;“理中汤”以干姜为君药,以温气为主;而“吴茱萸汤”以吴茱萸作君药,治干呕、吐涎、头痛、系治厥阴病之方。故可以说吴茱萸为厥阴肝经的主药。吴茱萸长于入肝,驱风邪、化阴凝,入水中则复阳,入土中则行阴滞。不仅长于肝疾,对脾、肾疾病也有良效。《证治准绳》之“四神丸”,配伍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治脾肾阳虚。吴茱萸尚有温中散寒作用,若属热证则应与清热泄火药物配伍使用。故朱丹溪的“左金丸”中与黄连共用,治吐酸、胁痛。《和剂局方》之“戊己丸”中,与黄连、芍药配伍治下痢、腹痛。

【用途】:

作温性健胃、利尿、镇呕、镇痛药,用于水毒上冲而致头痛、呕吐、胸满。此外还作杀虫剂及药浴料。

【处方例】:

温经汤(8);吴茱萸汤(94);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4);左金丸(朱丹溪方:吴茱萸、黄连);戊己丸(《和剂局方》:吴茱萸、黄连、芍药);四神丸(《证治准绳》: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

Evodind rulaecarpa 吴茱萸

神农本草经》中品中收载。陈藏器云:“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江苏省一带)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志言道“粒大、色黄黑者为食茱萸,粒紧小、色青绿者为吴茱萸”,苏颂对此颇存疑问。陈藏器又云:“吴、食二茱萸是一物”,也系错误的。食茱萸可能系芸香科(Rutaceae,ミカン科)的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カラスザンショゥ)或其近缘种,吴茱萸则是与此完全不同的其他植物。据言吴茱萸越陈越好,采集后至少放置一年后才用。自古有“六陈八新”之说,六陈即是狼毒、吴茱萸、半夏、陈皮、枳实、麻黄,宜用陈旧品,八新即指苏叶、薄荷、菊花、桃花、赤小豆、槐花、泽兰、款冬花,宜用新鲜品。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雍正治贪
雍正治贪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
平原君不计私怨荐赵奢
平原君不计私怨荐赵奢
战国时期,活跃在赵国政治舞台上的除了名声显赫的大将廉颇和相国蔺相如,还有一个颇有文韬武略的赵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