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棉花
江苏无锡城北门外有个钱焜,开个棉花庄,以棉花换布为生。邻居有一少女,十三四岁,娇美绝伦,常常来以布换棉花,钱焜常常多给她一些棉花,并无歹意。后来钱焜生意亏本,出门流落京师十多年,贫病交迫,沦落到如乞丐一般。忽然一天在西直门外,见一辆绿帏朱轮大车上坐一女,满头珠翠,她把钱焜看了很久,叫仆人把钱召来,叫他随她入城。原来这人就是当年换棉花的邻女,现在已成为某王府的副福晋,她感激他当年多给她棉花,就把他认作表兄,出入王府,几年内得了几千银,后来又去当县尉,不久当了内黄县令,最后当到太守的官职。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