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书吏
有书吏自太原回家,自己背着背囊骑在驴上,两仆人随从。路遇一少妇,也骑着驴,是由娘家返回夫家的。两人一前一后,眉来眼去,通了款曲。妇女竟忘了回家,跟着书吏,傍晚来到书吏的佃户家投宿,两人如愿以偿。两个仆人半夜里起了歹念,偷了背囊跑了。不久听到书吏所住房内甚为喧哗,佃户家人启门一看,书吏和妇人都被杀,血泊中是一把佃户家铡草的刀。佃户怕惹祸,就把两具尸首送到村外胡乱埋掉。几天以后,妇人丈夫去岳家迎妻子,岳家说妇人已回去,她的小弟弟还送了一程,小弟弟说出他曾见姐姐与一书吏同行。于是跟踪到佃户家,佃户谎称书吏已归家,到书吏家,说书吏并未回。于是将佃户捉拿到官。佃户在堂上说出了实情,并推测一定是两个仆人杀害的,所以他俩连夜逃跑。又将二仆捉拿到案,两个仆人承认偷了背囊,但坚决否认杀人。只好去验尸,但埋尸所在只剩下书吏的尸体,妇人尸体却已不见,而另有一具和尚尸体在那里,又并无伤痕。大家见了很奇怪,无法弄清,案子久不能破。原来佃户有一女,同邻家少年私通,后来女方断绝了关系,少年却仍纠缠,当夜来到佃户女儿的房里,正好房子里住着那书吏和妇人,少年当成佃户女儿另有外遇,异常气愤嫉妒,拿起铡草刀把二人杀了。后来发现杀错了人,少年又来找佃户女儿纠缠,佃户女儿仍拒绝,少年骂道:“只恨那夜没杀了你!”佃户女儿听到这话里有因,叫父亲报官,官府一审问,少年承认杀害了两人。但因找不到女尸,和尚命案又没弄清,案子仍没解决。县令叫办事人员带着妇人小弟弟到邻近各县访查,一天发现他姐姐在水边上洗衣服。于是妇人说出了原委:那夜妇人被埋在野外,凌晨有两个和尚路过此处,见土堆微微掀动,原来妇人没伤到要害,这时已复苏了。其中一和尚想娶她为妇,怕另一和尚作梗,就出其不意将那和尚扼死,同书吏一起掩埋,然后带妇人回去,又逃到他县隐居。于是案情全明,少年和和尚以命抵命。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