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破坏海底电缆和管道罪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国际法和国际刑法名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3条规定:每个国家都应制定必要的法律和规章,规定悬挂其旗帜的船舶或受其管辖的人员故意或因重大疏忽而破坏或损害公海海底电缆,致使电报或电话通讯停顿或受阻的行为,以及类似的破坏或损害海底管道或高压电缆的行为,为应受处罚的罪行。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各国纷纷在公海海底敷设电报线和电话线,因而引起保护海底电线的问题。1884年,法、英、美、俄等26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保护海底电线公约》。该公约第一次把破坏海底电线的行为确定为国际法上应受惩罚的国际犯罪行为。该公约规定,除因自卫而做的损害以外,故意或因重大疏忽切断或损害公海中电线的行为,应由全体签字国予以惩罚。各签字国应制订必要的立法以保证公约的执行和对任何违反公约条款的行为进行惩罚。签字国的军舰对一切涉嫌违反公约条款的商船都有权命令其停驶并查明其国籍。违法船舶的船旗国的法院为有权确定有无违反公约条款情事的法院。在现代,许多国家在公海海底敷设高压电缆和油管,以输送电力和石油。因此,国际间共同保护海底电缆和管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1958年日内瓦海洋法会议遂采用1884年《保护海底电线公约》的主要条款,列于《公海公约》之中,但有新的发展,即把原来适用于海底电线的规定扩大适用于海底管道。《公海公约》的这些规定,后来被移植进了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
魏文侯待民之道
魏文侯待民之道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
子产实行仁政,听从百姓建议,为什么不毁乡校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人称诡辩家的公孙龙,与庄子辩论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词穷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