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问题
(1)套牢股票不卖就不赔吗?
许多股民高价买进股票被套牢后,坚持“赔钱不卖”,以为这样就能不赔钱了。甚至有些股评中也提倡这样做。事实上是一种误解。
买进股票的价格叫成本价,市场的最新价格减去成本价(加手续费)为正值即是赚钱、为负值便是赔钱。并不因为你没有卖出就能改变赔钱的事实。
处理套牢股票的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坚守,一种是割肉(摊平法不可取)。坚守的前提应该是未来下跌幅度有限,但是你又怎么知道未来下跌幅度不大呢?这里必须使用止损点操作,如果市场价破绰止损价位则不再坚守,割肉出局。
割肉是一种敢于面对现实的魄力,也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常常可以使投资者绝处逢生、避开毁灭性的打击。总之,套牢股票不管卖还是不卖都只值市场最新价,赔钱的现实是不可否认的,关键在于需要投资者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2)惜售能不能使股价由下跌转向上涨?
惜售心理在股价下跌过程中普遍存在,但是很明显,惜售不能使股价由下跌转向上升。
常有股评中提到“现在极度惜售”,言外之意是大家都惜售,股价就不会再下跌而要上涨了。
股价高低由买卖双方决定。当卖方出现惜售时只不过减弱了下跌的主动能量(不是完全消失),股价下跌速度会出现一定缓和,但是后市是否上涨并不决定于卖方而主要决定于买方。只有当不断增加的资金加入主动的买方行列,股价才会上涨。
如果没有增量资金的介入,仅有惜售情绪的影响,则会出现卖方惜售、买方更惜买的清淡局面。最终打破这种局面仍然要看是否有增量资金介入,有则上涨,无则下跌。所以,惜售本身不能使股价由下跌转向上涨。
(3)绩优股在大行情中为什么总是表现不如某些垃圾股?
股份公司的业绩与其股票的市场弹性是两个概念。股份公司的业绩决定了这种股票在市场中的基本定位,也就是值多少钱。弹性好坏是市场属性,是市场对于该股票评价的变化。市场对业绩好的股票的评价比较恒定,不管市场环境优劣,对绩优股的评价一般变化不大,导致绩优股的股价变化也不大。市场对于业绩不好的股票评价变化很大,当外部环境转好时会认为业绩差的股票将出现较大转机而大量购买,当外部环境转差时又会认为业绩差的股票将不值一钱而首先遭到抛售。所以垃圾股下跌时就进地狱深渊、上涨时就直冲九霄云外并不奇怪。
另外,对于绩优股投资人一般倾向于长期持有,利润主要来源于分红派息而不是市场差价,不轻易进出,浮动筹码较少,股价变化不大。对垃圾股一般持有时间较短,整体下跌时抛售压力很大.浮动筹码较多,当大行情来临时主力较易吸收筹码,利于炒作,所以股价变化较大。
总之,业绩与市场弹性不同。如果投资策略倾向于长期投资绩优股,就必须能够忍受寂寞,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要想每年绩优股的市场收益都像1996年的长虹、发展一样丰厚是不现实的。
(4)是不是每天手中都有股票才叫股票投资呢?
对中小散户来说,这个问题明显是否定的,但这是多数投资者都经过的一个阶段。
对于大机构投资者来说,较多的筹码和资金数量使其进出不便,只能对所持股票的数量进行增减,不会一股不剩。但对中小散户来说就不同了。
不管是每天都进进出出的短线投资,还是一年到头不做交易的长线投资,许多中小股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的手中不论什么时候,常年都拿着一些股票。从实践效果看这是不正确的投资方法。
从短线的观点来看,首先,股市不是天天都有赢利机会;其次,投资者也完全不可能一次不落地抓住每一次赢利机会。所以投资者必须理智地放弃这种“次次不落”的冲动和尝试。
市场的利润就像一个水塘,每个投资者投入市场的资金就像一个已有半勺水的勺子。当水塘内的水极少时,如果你还连续不断地试图多盛一些水时,只可能洒出去水而不会盛到更多的水。只有当水塘内的水较多时,才可能盛到一满勺水。
从长线的观点来看,如果你天天拿着股票不动,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不赔不赚居多,赚钱机会较少,这种守愚之策不是上策,长期为别人“举杠铃”是不划算的。
市场中每年都会有几次较大幅度的行情,而且也仅仅是在这几次机会中才有较大获利可能,最适宜的投资策略就是抓住这几次机会拿住股票赚钱,而其余时间则是休整和观察。正像战争一样,一次战斗过后英明的指挥官会使他的军队像消失一样无影无踪,使对方摸不到底细,而永远浮在表面上的是什么?是靶子。
(5)牛市中为什么还会赔钱?
这是市场中常见现象,见多不怪。股市中低买高卖就赚钱是最浅显的原理,然而又是过于简单化的理解。
牛市是在已经过去之后才被人们认可的,而在投资操作中,必须正确判断未来的走势是不是“牛市”才能赚钱。这是旁观者和局内人的区别。也就是说,牛市并没有挂着牛市的牌子走来。投资者只见现在上涨了××点,明天是否还会上涨呢?纠缠在这些问题中自然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另外,不在市场,只看报刊中的行情报表是不可靠的,因为当天涨跌的细节不得而知,涨跌幅中有虚涨虚跌的成分。
例如1994年8月1目的山东渤海股票,上涨102.57%,收盘价6.3元。从行情报表看十分可观,事实上全天大部分时间在4元多的价位徘徊,如果当天买入则利润极少。在尾市收盘前几秒钟,突然出现巨量买盘把收盘价托到6.3元收盘。第二天如果以6.3元为参考价却根本卖不出去,因为第二天仅仅开盘在4.6元,实际利润远远不及报表中所显示的幅度,就因为这里有虚涨成份。
还有一点是:牛市中也有涨幅甚微甚至下跌的股票,如果不幸选中这种股票,牛市中也会赔钱。例如1995年2月至9月的上升趋势中,上海本地股表现较差,利润不多。1996年牛市中深圳股票涨得多,上海市场的个别股票却有下降。
牛市赔钱还往往是因为操作者频繁换股造成的。大势上涨时总想骑上黑马股,总觉得其他股票比自己手中的股票涨得快,频繁换股最终错过时机,把一段行情“浪费”了。
(6)主力被套牢的股票可以买进吗?
股评中总可以看到有关某个股票或板块的炒作主力被套牢的消息。有些投资者认为买进这种股票较安全,可以坐等主力解套自救时获利。
事实上这种想法貌似机警,实则危险。首先,主力的解套过程并不一定要拉抬被套牢的股票才能自救。拉抬周边板块自救、甚至拉抬深圳救上海、拉抬上海救深圳都曾有过。在自救过程中主力通过其他股票的炒作获利来降低套牢股票的成本,如果成功的话,套牢股票的价格即使没有上涨,也可以从成本上“解套”出逃。坐等主力的投资者则希望落空。其次,主力被套牢的事实说明该主力对大势判断失误、实力有限控制不了大局才会被套牢,中小散户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主力身上呢?
上述思路源于一种“主力崇拜情结”。其实主力的情况很复杂,主力有大小之分,力量有强弱之分,炒作时间有长短之分,手法有高低之分。跟庄时如果跟着一个炒作手法低劣的主力岂不是自杀?大街上每当下雨时都有没打伞的人,雨并不会停止;行情下跌时总会有被套牢的(包括主力),下降趋势也不会为此而回头,任何试图依靠主力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7)普通股民如何对待权证炒作?
要谈这一问题首先请看如下事实:
江苏悦达在1994年12月26日至1994年1月13日的配股权证和国家股转配权证的交易中,两种权证上市第一天分别开盘在15.5元、10.05元,最终各暴跌77%和95%以上,转配权证最终收于0.48元。
福州东百转配权证在1995年1月交易中从上市开盘3.2元(最高4.78元)暴跌99%以上,最终收于0.03元。
深圳股市的几种权证也有类似情况,甚至创下0.01元的纪录。
事实证明权证炒作风险远远大于正股炒作,连职业炒手都难于在悦达、东百这种短期权证中获利,普通股民就更不适于参与权证炒作了,即使是长期权证也不适宜。
(8)普通股民如何对待基金炒作?
基金是股市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走势比较特殊。
从根本上说,基金的价格取决于其收益,又因多数基金都有证券投资业务,所以证券市场状况的好坏将影响基金的价格变化。
基金性质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影响基金价格的因素比股票要单纯一些,加上基金炒作不带指数,给人以“费力不讨好”的感觉,所以基金定势原则上也会比股票平稳。
有时炒作基金的庄家为了吸引投资者注意和参与基金炒作,故意操纵基金价格,在大盘指数下跌时拉抬基金,在大盘指数上涨时又故意打压基金,这纯属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并且回避与股票争夺资金的劣势地位。1996年1月的某些时候上海股市中的基金庄家就经常采取这一战术,上下巨幅振荡、不随大盘指数。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受到庄家完全控制的基金是很危险的品种。基金不随大盘走势则投资失去一个重要依据,价格涨跌已完全决定于庄家的基金变成了一种“股性”恶劣的不良品种,所以基金被恶炒时普通投资者不应介入。
当基金走势较平稳并且追随大盘变化时,基金是业余投资者长期投资的理想工具之一。
(9)警句与提示精要。
(注:以下警句与提示是笔者实战心得中的精华,得益于传统理论又加上自己的创新。)
顺势而为。机动灵活,随机应变。
大势优先。把握市场全局方向远比个股重要。
中国的股市需要中国特色的分析手段和操作方法。
贪者先亡,怯者无功。
把“最后一段利润”留给别人。投资水平从初级飞跃到中级的标志是“让别人也赢利”和“敢于割肉止损”。
一次失误就可能是致命的。
放过一轮小反弹无关大局,不要试图抓住每一次机会。
时刻保持一种“平常心”,要注重心理调整,学习心理分析。
天量对天价,地量不一定对地价。
绝不可巨额透支。
绝不可让亏损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止损点不可轻易变更。
国内股市的长期投资是几个月而不是国外常说的三、五年,随将来股市投资价值的提高,长期投资周期可调整为一至二年。
国外股市不常见的“单日反转”在上海和深圳股市中经常见到。
追涨杀跌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顺势行为。
低买高卖操作往往变成高买低卖的逆势行为。
认为“上涨空间不大”或“下跌空间不大”都是主观的,是主观认为市场到“顶”或到“底“的翻版,涨跌空间大小只有市场事实才能决定。
价涨量增看好,价涨量缩看空,价跌量增看空,价跌量缩见底。一般情况如此,但常有例外。
摊平买进是扩大亏损的方法。
中小投资者应避开所有的消息市。
股票投资基本策略是:牛市长拿股,牛皮坐静观,熊市守着钱。
短期权证的危险远大于可能带来的收益。
涨时重势,跌时重质。强势需要激情,弱势需要理性。
股市有自己的心跳频率。
成功的操作是经验、理论和直觉的综合。
买入价值、沽出疯狂。
对未来涨跌方向,市场多数会有预兆和信号。
证券市场的操作从来没有100%的把握。
市场中可以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很多是假的或错误的,对此应保持警觉,做好两手准备。
大涨必大跌、大跌必大涨。
机会永远有,欲速则不达。
分析理论是套路,市场操作是散打。
耐心比技巧更重要。“等待”是最常用的“操作”方法之一。
证券市场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