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蛞蝓
【别名】:鼻涕虫、蚰蜒虫
【介绍】:
野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及长江流域地区,危害蔬菜、草莓、果树、花卉等多种植物。
形态特征
成体:长梭形,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或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有的有不明显暗带或斑点。爬行时体长可达30毫米以上,腹面具爬行足,爬过的地方留有白色具光亮的黏液。触角2对,位于头前端,能伸缩。其中短的1对为前触角,有感觉作用;长的1对为后触角,端部有眼。生殖孔在右侧前触角基部后方约3毫米处。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
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约2.5毫米,白色透明,近孵化时色变深。
幼体:初孵幼体长2~3毫米,淡褐色,似成体。
发生特点
野蛞蝓以成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间在田间大量危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天气凉爽后又开始活动危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到成体性成熟约55天,成体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1次,约1~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强日照下2~3小时即死亡;喜在黄昏后或阴天外出觅食,22∶00~23∶00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为11.5~18.5℃、土壤含水量为70%~8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防治要点
参照“蜗牛”。
野蛞蝓
-
- 揭秘韩非子不受秦始皇重用的原因
- 李斯有多牛,这里还是要说说的,他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当上了帝国的一任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