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类软腐病
白菜类软腐病,俗称“烂疙瘩”、“脱帮子”,全国普遍发生,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尤以白菜和包心菜最为严重。
危害症状
植株田间一般从包心期开始发病,常见症状表现在植株外叶上,叶柄基部与根茎交界处先发病,最初为水渍状,后变为灰褐色腐烂,病叶瘫倒露出叶球,俗称“脱帮子”,并伴有恶臭。另一常见的症状是病菌先从菜心基部开始侵入,引起发病,而植株外部未见异常。病害从心叶逐渐向外腐烂发展,充满黄色黏液,病株用手一抓即可拎起,俗称“烂疙瘩”,湿度大时腐烂,并发出恶臭。
发生特点
该病由细菌胡萝卜欧文氏软腐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侵染所致。病菌越冬场所广泛,可在田间病株,包括带病的其他作物、杂草、贮藏窖内的留种菜株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堆肥,以及传播此病的昆虫体内越冬,但在脱离寄主的土壤中只能存活15天左右。由于软腐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所以在大部分地区,病菌可以从春季到秋季在田间各种蔬菜上危害,直到秋季危害大白菜。条件适宜时,病菌大量繁殖,借助雨水、灌溉水及昆虫(跳甲、小菜蛾等)传播。病菌可从生长期中的幼根侵入,后进入导管潜伏侵染。通常情况下,潜伏侵染可持续整个生长期,只有当环境条件不适宜大白菜生长时,潜伏侵染状态才转化为侵染状态。在寄主发病过程中,病菌先破坏寄主维管束细胞壁,然后进入薄壁细胞扩展危害。此外,病菌也能通过自然裂口、机械伤口、病痕和虫伤口侵入危害。
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不耐光或干燥,在日光下曝晒2小时,大部分便死亡。因此,多雨、田间积水,不利于蔬菜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使植株抗病性下降,而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与传播,易引起病害流行。前茬作物为软腐病菌的寄主植物,若收获后未经翻耕曝晒清理病残株的,土壤中病菌积累多,发病重。贮藏窖中CO浓度过多、缺氧、温度高、湿度大时,易引起烂窖。
防治要点
①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丰产优质抗病品种。②合理轮作。尽可能选择前茬为大小麦、水稻和豆类作物,避免与十字花科、葫芦科、茄科蔬菜连作;提前2~3周深翻晒垄,清理病残体。③适期晚播,高垄栽培,增施有机栏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④及时防治黄条跳甲、猿叶甲、小菜蛾等害虫,减少害虫危害引起的伤口,同时避免田间操作造成的伤口传播。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8%菌克毒克水剂800~1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淋喷或灌根。每隔5~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重点喷洒病株基部及近地表处。最后一次喷药至收获期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进行。
青菜苗期感染软腐病
成株期青菜感染软腐病的后期症状
白菜软腐病菌从叶柄基部与根基交界处侵入危害
白菜软腐病菌从心叶向外侵染危害
大白菜软腐病——“脱帮了”
大白菜软腐病——“烂疙瘩”
白菜软腐病——“脱帮子”
结球大白菜感染软腐病后期症状
白菜类软腐病田间危害状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