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是肘部常见损伤,多发生于青少年,成人和儿童也时有发生。由于肘关节脱位类型较复杂,常合并肘部其他结构损伤,在诊断和治疗时应加以注意,防止误诊。
(一)损伤机理和类型
肘关节脱位主要系由间接暴力所引起。肘部系前臂和上臂的连结结构,暴力的传导和杠杆作用是引起肘关节脱位的基本外力形式。
1.肘关节后脱位 这是最多见的一种移位类型,以青少年为主要发生对象。当跌倒时手掌着地,肘关节完全伸展,前臂旋后位,由于人体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引起肘关节过伸,尺骨鹰嘴的顶端猛烈冲击肱骨下端的鹰嘴窝,即形成力的支点。外力继续加强引起附着于喙突的肱前肌和肘关节囊的前侧部分撕裂,则造成尺骨鹰嘴向后移位,肱骨下端向前移位的肘关节后脱位。由于构成肘关节的肱骨下端内外髁部宽而厚,前后又扁薄,尽管侧方有副韧带加强其稳定,但如发生侧后方脱位,很容易发生内、外髁撕脱骨折。
2.肘关节前脱位 前脱位者少见,又常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其损伤原因为直接暴力。如肘后直接遭受外力打击或肘部在屈曲位撞击地面等,导致尺骨鹰嘴骨折和尺骨近端向前脱位。这种损伤肘部软组织损伤较严重。
3.肘关节侧方脱位 以青少年为多见。当肘部遭受到传导暴力时,肘关节处于内翻或外翻位,致肘关节的侧副韧带和关节囊撕裂,肱骨的下端可向桡侧或尺侧(即关节囊破裂处)移位。因在强烈内、外翻作用下,由于前臂伸或屈肌群猛烈收缩引起肱骨内、外髁撕脱骨折,尤其是肱骨内上髁更易发生骨折。有时骨折片可嵌夹在关节间隙内。
4.肘关节分裂脱位 这种类型脱位极少见。由于上、下传导暴力集中于肘关节时,前臂呈过度旋前位,环状韧带和尺桡骨近侧骨间膜被劈裂,引起桡骨小头向前方脱位,而尺骨近端向后脱位,肱骨下端便嵌插在二骨端之间。
(二)临床表现
肘关节肿痛,关节置于半屈曲状,伸屈活动受限。如肘后脱位,则肘后方空虚,鹰嘴部向后明显突出;侧方脱位,肘部呈现肘内翻或外翻畸形。肘窝部充盈饱满。肱骨内、外髁及鹰嘴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关系改变。X线检查可确定诊断,这是判断关节脱位类型和合并骨折及移位状况的重要依据。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
- 朱熹定“四书”
- 儒家的经典汗牛充栋,就是最重要的“五经”也是篇轶繁浩,文义艰深,一般人要读懂还真不容易。北宋时的程颢、程颐兄弟有感于此,他们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