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第一中学
1912年春,毛泽东退出新军后,决心继续求学,但对自己将来究竟做什么,现在应进什么学校,习什么学业,并无明确的主见,只得根据报纸所登的招生广告选择学校。首先他报考了警察学堂和肥皂制造学校,后又相继报考了政法学校、商业学校、高级商业学校。曾一度激起做一个“商业专家”的希望。但后来他选择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当年下期改名湖南全省第一高等中学校)。这个学校是当时办得较好的学校之一。毛泽东在这里获得不少知识,发展了他的某些特长。他有文学爱好,因此许多国文老师都很喜欢他,有一位国文教员还主动借给他一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他写了不少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是其中一篇。毛泽东的这篇论文仅600字,国文教员阅后,对毛泽东极为赏识,赞誉他“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给该文记了100分。由于该校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毛泽东并不喜欢它。在读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好。毛泽东在该校住了6个月便退学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毛泽东大辞典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