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诗

【原文】:

我徂黄竹,□员閟寒

帝收九行。嗟我公侯,

百辟冢卿。皇我万民

旦夕勿忘。我徂黄竹,

□员閟寒,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百辟冢卿。

皇我万民,旦夕勿穷。

有皎者鵅,翩翩其飞。

嗟我公侯,□勿则迁。

居乐甚寡,不如迁上,

礼乐其民。

【原文作者】:姬满

【赏析】:

这首有名的黄竹哀辞,记述了周穆王在风雪征途中产生的忧深念远的联翩之思绪。《穆天子传》云:“至于黄竹,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天子作‘我徂黄竹’三章以哀民”云云。可说是一篇具有深沉的忧患之思的作品。诗分三章。前两章是以重章迭句的形式,回环复沓地倾泄自己的忧思。大意是说:我到黄竹去,严寒笼罩着四野,上帝断绝了所有的道路。唉,我的公侯、百官、大臣们呀,你们要好好管理我的百姓啊,从早到晚一刻都不要忘了他们。第二章则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是最后一句将“旦夕勿忘”换成“旦夕勿穷”,叮嘱官员们不要让百姓受穷罢了。用的是反复咏叹的手法,突出和加强了感情气氛,使之得到更深一层的渲泄。

这两章诗,从结构上讲,有两个部分。前三句,悲叹行路之艰难,是一层。后四句,关怀百姓,是另一层。起头三句,构想奇特。它把被大雪覆盖的原野,设想成上帝将人间的通道统统收了回去,可谓是匪夷所思的笔墨。后四句则由眼前的艰苦联想到百姓的艰难生计,要求官员们要关心民瘼,勤于政务。全诗淳雅古朴,俨然是三代文风的体现。韵位的安排,也很特别:它采用的是前三后二式,以“行”字与“卿”字“忘”字相押。第二章的“穷”字,依段玉裁的分部属第九部,与属于第十部的“卿”、“行”等字,为合韵相押。采用这种奇偶相杂的押韵方式,使它更具有一种高古的意味。

这首诗的第三章则与前面的有所不同,它用比兴起头。一二句的意思是说:有一群白色的鵅鸟,从容自得地在空中飞舞。接下来,第三句以后,它笔锋一转,指向了跋涉的人群。什么是他从飞翔的鸟中得到的示呢?他认为人们要不断地流徙,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前进。“嗟我”以下四句是说:“唉呀,我的公侯们哪,不合适时就要迁徙呀!住在一个地方乐趣很少呀。不如搬到好的地方去,用礼乐教化你的百姓。”这位旅游天子,依旧不改其好动的本色,他要人们都像他一样地流动不已。关于这段文字,郭璞在作注时,提出过疑问。笔者认为可能存在着错简的问题。根据前两章的例式,似应作:“有皎者鵅,翩翩其飞,□勿则迁。嗟我公侯,居乐甚寡,不如迁上,礼乐其民。”“迁”字古音在十四部,与十二部的“民”字为合韵。诗的大意是:“白色的鵅鸟,自由自在地飞着,不合适就走开。唉呀,我的公侯们哪,老住一地很少乐趣,不如搬到好地方去,用礼乐教化你的百姓。”意思要顺畅些。还有一点也值得研究。第三句的“□勿则迁”,我以为这个“□”也是后人补的。连同前面的“□员閟寒”的“□”,都是后人按照每句四字的惯例给补上的。根据《昭明文选》的引文,“员”上并无缺文。作者当是故意短长其文,以增其疏落有致的高古之气。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科学家詹天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科学家詹天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史上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画像詹天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
撵山
撵山
这是一个布依族的幽默故事,一起来看看。一天土司带着甲金去撵山。到了山上,土司让甲金去撵野物,自己却闲坐着休息。甲金跑进林子,大喊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非死于秦桧之手是高宗杀害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非死于秦桧之手是高宗杀害
岳飞成为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之后,他的非正常死亡,就成为纠结大家1000年的心结。按照民间平话和小说的说法,那个该死的秦桧和他老婆王
蔡泽说范雎
蔡泽说范雎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年),河东郡郡守王稽因为通敌被处死。应(ying)侯范雎(ju)是由于王稽的举荐才做了丞相,因此他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