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1)

【原文】: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原文作者】:曹操

【赏析】:

这一章写登碣石山望沧海的奇观和狂想。一片汪洋,满眼是水,以惊叹语出之,便简捷有力地表现了登山望海第一个最强烈的印象。实写山岛草木,却从虚处烘托出大海的浩淼,这犹如齐白石画几个跳虾,空白处就立即幻现出一泓清泉一样。“秋风”“洪波”,不惟写景,亦是抒情,与汉武帝《秋风辞》同读,可见其悲怆之深。日月星辰似乎都出没于大海之中,这是错觉,是非非之想,但同时又是大海给人的实感,因此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与那些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夸大描写不同。寥寥数语,平直写来,却“浩漾动宕,涵于淡朴之中”(陈祚明语),这是何等手段!钟惺评此诗说:“直写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沈德潜也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无广阔胸襟不能赏此壮观之景,非壮观之景不足显其广阔胸襟。孟德与大海,真可说是相得益彰。王夫之最有艺术敏感,他不止觉出深藏于“秋风”“洪波”之中的悲哀,而且说全篇“不言所悲,而充塞八极无非愁者。孟德于乐府,殆欲据第一位,惟此不易步耳。不知者但谓之霸心”(《船山古诗评选》)。读此诗,海和诗人胸襟的伟大易识,伟大中的悲愁不易识。若细加体味,容或得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登山望海,倍感时空的无垠而人生的有限,悲从中来,纵不言传,仍可意会。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与之相较,表现虽有隐显、曲直的差异,而二者的思想感情却很有共同之处。王世贞说:“(此篇)其辞亦有本。相如《上林》云:‘视之无端,察之天涯;日出东沼,胜西陂。’融《广成》云:‘天地虹洞,因无端涯。大明出东,月生西陂。’杨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然觉扬语奇,武帝语壮。又‘月生西陂’,语有何致,而马融复袭之。”(《艺苑卮言》)如果这仅仅是为了证明孟德的诗“其辞亦有本”,(固然我国古人作诗确有好用典故和讲究辞章出处的习惯,)那意义是不大的。因为正如歌德所说,“我的作品中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至于我的根据是书本还是生活,那都是一样,关键在于我是否运用得恰当”(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换言之,我们看一篇作品主要当着眼于作者是否有独特的真切感受,同时又是恰当地将之表现出来,而不应把作品“拆成碎片,认为你从某处得来某一碎片,从另一处得来另一碎片”(同前)。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层意思。第二,如果将这些从汉赋中搜集到的资料拿来跟这诗作比较,探索出有关宏观景物的观察和描写实渊源于前者,而在后者中显示了富于创造性的实绩,并从而具体品评其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高低优劣,这无疑已超出词句出处的搜求,多少涉及文学发展趋势的探讨了。中国山水诗派的形成和壮大,始终同老庄思想和隐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表现大自然阳刚之美又富于向上精神的佳作,不但李白杜甫有,甚至连以隐逸和田园山水诗著称的王维、孟浩然也有。须知开这一类高唱之先声的,正是孟德的这首《观沧海》!由此可见,它不但本身写得好,而且在诗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还起过一定的承先后的作用呢。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夫人之墓,随葬品竟达4280件!
晋穆侯墓发掘于1993年,是晋侯墓地唯一的一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制。墓M62是《左传》、《史记》中晋穆侯夫人齐姜之墓,M63则据所出壶
詹天佑的家世,詹天佑的留学生涯
詹天佑的家世,詹天佑的留学生涯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4月出生于广东南海乡间(今为三水市辖)一个世业茶叶出口生意的家庭。他的祖籍是安徽婴源,由他的祖、父两辈,从那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人称诡辩家的公孙龙,与庄子辩论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词穷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戚继光斩子之谜
戚继光斩子之谜
戚继光真的斩子了吗?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