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原作者】:陶潜

【原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鉴赏】:

萧统的《陶渊明传》曾说:“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看来,本篇是陶渊明自己的传神写照之作。

清代刘熙载评陶说:“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也。”(《艺概》卷一)所谓“胸次”,就是人格精神,气质风韵。这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对宇宙人生的观照与思维方式,他的心理特征,情感体验的积累与醇化等等的有机综合与天然挥发,是平生涵养而成,焉可学得?

陶之胸次极高,其核心则是价值观。“不慕荣利”,“忘怀得失”是其精髓。因为“不慕荣利”,所以才能不受名缰利锁之束缚,才能自然洒脱。姓字名号,往往表现人的追求,陶渊明对此看得极淡,信手拈来一个“五柳先生”就行了!“读书”乃仕途经济之基础,作者之读书则与众不同,不为利禄,何必皓首穷经,拘泥于章句?他只图“会意”,即有得于心就行了!他“性嗜酒”,亦为得“酒趣”,这是一种超乎世俗礼法,纯任性情的大解脱境界,所以他“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在他那里,一切应酬之虚礼,一切毫无价值的人格面具统统被抛却了!对待物质生活,他也能十分超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一般世人均不堪其忧,他独能“晏如也”,心境平和得很。至于著文章,则既不图传不朽之名,亦不求当世之利,只为宣泄情志、自我欣赏而已。作者的生平事业唯在适志,荣利、得失不复崇怀,所以有这种种洒脱!

“不慕荣利”,多少士人都如是说,但现实社会中真能从“名缰利锁”中超脱出来的又有几人?陶渊明之可贵,就在于他是“真”的,没有“真”,何来“善”与“美”?所以,他似乎信手挥洒,直吐胸臆,不加雕琢,而高洁之大的形象自然活现,令人即之也亲,思之也敬,不由得无限心折。“五柳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在当时的政治黑暗,世风浇薄的时代,无疑象沉沉长夜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对时代的批判,是人格精神对如磐重压的抗争,是正气的鼓吹。

“史传”,历来被人看得十分庄严、神圣,作者抒发情志,洒脱为文,偏偏选择“传”这种形式,一切体例,犹如正火,看来是有意识地向这种正统的文章王国里的至尊调侃,这种形式的采用,使文章寓谐于庄,平添了一段韵味。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吴王诸樊剑为何出现在蔡聲侯産墓?
工䱷太子姑發剑,1959年在安徽淮南的蔡聲侯産墓出土。蔡聲侯産墓此次出土遗物112件,以青铜兵器和车马器为主。其中,有工䱷太子姑發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