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赋
【原诗】: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睢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鰡。
于是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鉴赏】:
受中国正统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一向看重文行出处,而出穷处优之论则得到中国文人的普遍认同。“身居金马玉堂之近,而有云峤春临之想;职在献纳论思之地,而有霸桥吟哦之色。”(杨万里《山居记》)确为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理。但细加寻绎,这种居官思隐之念又各有其不同的动机。或以此超然自重,或以此全名保节,或以此避祸惜身,或以此反抗现实。偏处一端者有之,兼有数想者亦有之。据《后汉书·张衡传》载,“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宦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张衡高歌“归田”似乎兼有数因,而远祸全身则是其中根本动因。
张衡一生并未“归田”,此赋所写,当为想象之辞。《归田赋》为世所重,实在是此赋于传统赋作之中另辟蹊径,新人耳目。
变铺叙为抒情。汉赋重铺叙,喜用大全景式的构图,追求超时空的表现。写美景,则四时花卉、八方异草并时而生;写弋钓,则天上地下,现实理想中的奇鱼异禽无不萃集。而此赋写“归田”以后的良辰美景,吟啸弋钓,却一反汉代大赋之传统,意在抒情,抒“归田”之后的欣喜之情。冗长呆板的铺叙消声匿迹,代之以言情写意之笔。从而更具诗的情韵。
变宏篇巨制为短小精焊。汉代大赋铺张扬厉,追求大而全,势必造成文笔繁复,体制庞大。即以张衡所作之《二京赋》与本篇相比,亦可见出二者体制上的巨大差异。
变晦涩为清新。汉代大赋追求宏大,铺写之际势必穷词汇之极。写山则“崴嵬㟪廆”,叙水则“滂濞沆溉”。不避生字僻词,不忌佶屈聱牙,有意造成一种重涩之感。《归田》一赋,有意冲淡了汉代大赋的重涩感,出之以较为清丽的文辞,开启了魏晋抒情小赋一脉,功不可没。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董卓罪恶滔天,干了哪些坏事?
- 《后汉书》称董卓罪恶滔天,百年不遇。违逆天地人伦,人神不安,弄得天下崩溃鼎沸,京城化为尘埃。并悲叹:“呜呼,人之生也难”,“天地之不仁
-
- 齐宣王为何娶丑女无盐为王后?
-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名叫钟离春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你看她:终日鼓着个腮帮子;头又扁又宽;一双细长的眼睛深深地嵌在扁平的额头下;两
-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是风水不好?还是黄泉之下无颜见父皇?雍正命身后不追随父皇,而在几百里之外另找“万年吉地”。数千名哑巴被秘密
-
- 雍正治贪
-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
-
- 围魏救赵中,田忌发挥了什么作用?
-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