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趣味百科

中国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11 21:44:3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柯尔克孜族,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民族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

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也有数百人聚居,是18世纪从新疆迁去的。

柯尔克孜族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9.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86708人。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史记·匈奴列传》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的先民的记载。约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诸族中,就有“鬲昆”,《汉书》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尔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当时柯尔克孜的译音。从《史记》的记载看,当时的“鬲昆”居住在匈奴以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北的吉尔吉斯湖周围,其活动地区为阿辅水(阿巴根河)与剑水(叶尼塞河)之间。

  • 左翼和右翼

    左翼和右翼

    柯尔克孜人按亲缘关系划分的两大部。翼是布鲁特各部亲缘关系的基本划分。《平定准噶尔方略》五十六中所述的左部、右部即左翼和右翼。据布鲁特萨雅克部头目图鲁起拜之述,布[阅读]

  • 左翼

    左翼

    柯尔克孜三十姓部落之一大部,主要分布于克孜勒苏河以北的天山地区。(参见“奥托孜吾兀勒”条)[阅读]

  • 尊老爱幼的习俗

    尊老爱幼的习俗

    柯尔克孜族社会习俗之一。尊敬长辈,爱护晚辈,是柯尔克孜人传统的社会风尚。年轻人见了老人,总是毕恭毕敬地行礼问候。骑马路遇老人,要下马向老人行礼问候,并请老人先行,待老人走[阅读]

  • 祖农·铁木尔

    祖农·铁木尔

    【生卒】:1939~阿克陶喀热开其克人。作家。1958年毕业于喀什师范学校。中国少数民族作协会员,新疆作协会员。5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有《瘸腿猎手》、《司令员的眼泪》[阅读]

  • 祖国的恩情

    祖国的恩情

    书名。吾尔哈里恰·何德尔拜著,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柯尔克孜文版,为32开本,共191页,4500行,印数1500册,定价0.47元。诗集,收进诗54首。诗歌反映了伟大社会主义[阅读]

  • 祖迹

    祖迹

    书名。巴合提夏依尔·阿不都热西提著。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柯尔克孜文版,32开本,63页,1200行,印数1000册,定价0.73元。诗集,收进诗28首。这部诗集内容比较广[阅读]

  • 足迹

    足迹

    书名。加尼巴依·阿山阿里著。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柯尔克孜文版,32开本,130页,2600行,印数880册,定价3.40元。诗集,收进诗125首。这部诗集主要反映的是社会主[阅读]

  • 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唐武宗派李栻出使黠戛斯汗国,册封其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因武宗驾崩,使未出而作罢。[阅读]

  • 自治州民族团结公约

    自治州民族团结公约

    1982年9月24日,自治州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通过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民族团结公约》,这个公约是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巩固和发展自治州安定团[阅读]

  •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力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区的权力。自治法七章67条,详细规定了自治权。克孜勒苏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根据自治法,有效地行使着自治权。自治州历届主席、[阅读]

  • 自治州广播电视局

    自治州广播电视局

    自治州广播电视行业的行政管理和技术业务指导部门,受自治州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技术业务工作受自治区广播电视厅指导。同时负责对自治州各县市广播电视的技术业务指导。197[阅读]

  • 自治州的电视事业

    自治州的电视事业

    克孜勒苏自治州的电视事业从1981年开始起步,到1996年建成电视台1座,电视录像转播台、差转台4座。有从事电视工作的人员140多名。拥有电视台发射设备13部,电视发射总功率为6.48[阅读]

  • 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构的政权和行政机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阅读]

  • 自然传说

    自然传说

    柯尔克孜民间传说的一种。自然传说在柯尔克孜族民间传说中占的比重较大,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山水、动植物、天象的种种传说。这类传说主要有:《苏莱卡乌奇坎山的传说》、《[阅读]

  • 字母课本

    字母课本

    书名。新疆人民出版社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5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柯尔克孜文版,32开本,平装,印数2000册,定价0.25元。[阅读]

  • 孜牙吾丁·帕牙孜

    孜牙吾丁·帕牙孜

    【生卒】:1963~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人。新疆作协会员。1982年毕业于克孜勒苏师范,同年分配到阿克陶县任教。1987年毕业于喀什教育学院,在阿克陶县三中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阅读]

  • 孜热克布拉克

    孜热克布拉克

    地名。克孜勒套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阿图什市哈拉峻乡政府驻地东部26公里。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孜热克布拉克”,柯尔克孜语,“孜热克”为一种灌木名,“布拉克”,为泉水[阅读]

  • 孜然沙拉特

    孜然沙拉特

    柯尔克孜族风味食品之一。肉、胡萝卜切丝,葱头切块,热油中放葱、肉、胡萝卜、盐,炒黄滗油,撒上辣面。另在炒熟的胡萝卜丝、土豆片、青椒块上浇熟清油、醋腌10~15分钟,全料装盘撒[阅读]

  • 孜热克

    孜热克

    柯尔克孜语,即黑果小蘖。为柯尔克孜族民间中草药。有助消化吸收,增强心功能之作用。主治慢性肝炎、痢疾、肠道感染、湿疹和各种炎症。[阅读]

  • 卓勒铁克别勒山口

    卓勒铁克别勒山口

    地名。位于乌恰县吉根乡政府驻地西部22.5公里处,海拔3571米,人畜可经此山口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山口长有柏树和桦树等野生植物。“卓勒铁克别勒”,柯尔克孜语,意为野山羊达坂。因[阅读]

  • 卓尤勒干

    卓尤勒干

    河名,地名。琼铁热克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位于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政府驻地东北21.5公里卓尤勒干苏西边,现有耕地245亩,主产青稞。草地271亩。“卓尤勒干”,柯尔克孜语,意为“削去”[阅读]

  • 准噶尔的原野

    准噶尔的原野

    书名。艾尔斯别克·阿比汗诺夫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柯尔克孜文版。1993年12月第1版,1994年4月第1次印刷。32开本,平装,266页,印数870册,定价3.30元。小说集,收入柯尔克孜族著名[阅读]

  • 锥冰凿雪谒官人

    锥冰凿雪谒官人

    清代诗人施补华的《马上闲吟》诗之一,是作者奉命视察乌恰等地柯尔克孜牧区时,沿途所作反映柯尔克孜牧区风土人情的诗。标题是编者所加。(诗见“马上闲吟”条)[阅读]

  • 追姑娘

    追姑娘

    柯尔克孜族古老的民间游戏。每逢节庆集会和婚嫁喜事,柯尔克孜族牧民都要举行追姑娘活动。参加比赛的选手,无论男女都各自代表自己的部落或村落。比赛开始时,男女选手向指定地[阅读]

  • 转场

    转场

    柯尔克孜族牧事活动之一。这是柯尔克孜牧民为了合理利用草场,提高草场使用率,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生产形式。牧民在一年之中要按时将牲畜转移到预定的草场上轮牧。转一次场距离[阅读]

  • 抓绒

    抓绒

    柯尔克孜牧事活动之一。抓绒主要是指从山羊羊毛之间抓取羊绒。抓绒一般都在剪毛之前进行,羊绒产量较低,但经济价值较高。每只柯尔克孜土种山羊产绒量仅90~100克,改良绒山羊每只[阅读]

  • 抓膘

    抓膘

    柯尔克孜牧区牧事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牲畜抓膘时间一般在八、九、十3个月之内,这时夏牧场草丰,将羊群赶往夏牧场抓膘之后,膘情正好,肌肉正丰,屠宰后可获得最大的产肉量。[阅读]

  • 住玛喀

    住玛喀

    【生卒】:生卒年不详清代道光年间柯尔克孜奈曼部落人,曾多次随其首领伊满目出探张格尔叛匪之军情,受到清政府的奖赏。[阅读]

  • 祝酒歌

    祝酒歌

    柯尔克孜族习俗歌之一。客人接受主人的敬酒后,手端酒杯也以歌感谢主人的盛情招待,其歌也是根据此地此情即兴而唱:万里草原鲜花盛开,/你的热情比鲜花更使人爱。/我这时感到友情的[阅读]

  • 祝婚歌

    祝婚歌

    柯尔克孜族婚礼歌之一。这是揭头盖之后,众亲友向新婚夫妇表示祝贺时唱的歌:“老人:白白的羊羔圈里有,/聘媳嫁女是老习俗;/红红的马驹圈里有,/尊老爱幼是老规矩。/姑娘四十媳妇也四十,/[阅读]

  • 祝婚

    祝婚

    柯尔克孜婚礼的仪式之一。在揭盖头仪式之后,参加婚礼的宾客向新婚夫妇祝贺新婚的一种仪式。祝福时先由老人唱祝婚歌,最后由小孩唱祝婚歌。祝婚歌为传统的习俗歌,也有即兴唱和[阅读]

  • 祝福

    祝福

    柯尔克孜族创作歌曲之一。是自治州歌舞团为庆祝自治州成立40周年创作。作词曼别提·吐尔地,作曲曼别提·朱玛,由柯尔克孜族青年歌唱家对西汗·色依提首次演唱,并获奖。(参见“[阅读]

  • 煮干酸奶

    煮干酸奶

    柯尔克孜语称“开纳特坎苏孜买”。柯尔克孜族常用酸奶系列食品之一。将干酸奶中加入适量酸奶和盐,放锅里文火熬成糊状盛入器物即成。(参见“酸奶”条)[阅读]

  • 诸勿什艾力切克

    诸勿什艾力切克

    柯尔克孜族妇女头饰之一。是已婚妇女在帽子上的圆形白色头巾。(参见“艾力切克”条)[阅读]

  • 珠玛拉依·珠素普

    珠玛拉依·珠素普

    【生卒】:1940~阿合奇人。1964年毕业于新疆工交学校,同年分配到新疆客运公司工作。1976年调到新疆民协工作,现任办公室主任。有诗集《来吧,我骑马的柯尔克孜》(克孜勒苏柯尔克孜[阅读]

  • 珠玛拜

    珠玛拜

    【生卒】:生卒年不详清代道光年间柯尔克孜奇里克部斯底克之子。道光七年,以随其父清剿张格尔叛匪余部有功,清政府授其五品顶翎,赏银五十两。[阅读]

  • 朱马力·努尔马木别提

    朱马力·努尔马木别提

    【生卒】:1943~1962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克孜勒拱拜孜村人。1961年中学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7794部队炮连当战士。1962年随部队进入西藏,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一次[阅读]

  • 朱玛卡德尔·加克甫

    朱玛卡德尔·加克甫

    【生卒】:1957~阿合奇县人。诗人、作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乌鲁木齐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现任新疆作协常务理事、新疆柯尔克孜[阅读]

  • 朱马勒·依沙买买提

    朱马勒·依沙买买提

    【生卒】:1906~1990乌恰吾合沙鲁人。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手、诗人。1990年病逝。一生中演唱、创作了大量反映柯尔克孜族人民生活的诗歌。解放以后,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和[阅读]

  • 朱玛巴依·沙尔巴西

    朱玛巴依·沙尔巴西

    【生卒】:1943~乌恰县人。1964年中专毕业,同年参加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任乌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阅读]

  • 朱玛巴依·阿吉汗

    朱玛巴依·阿吉汗

    【生卒】:1953~乌恰县黑孜苇人。中共党员。1991年10月任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1993年4月任自治州文化局局长,1997年任自治州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与约尔古丽·加帕尔合[阅读]

  • 朱力甫·阿不都拉

    朱力甫·阿不都拉

    【生卒】:1923~乌恰人。初中文化。1953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5月任乌恰县委副书记,兼任乌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59年5月任自治州交通管理局副局长,1962年任[阅读]

  • 朱马力·努尔阿力

    朱马力·努尔阿力

    【生卒】:1928~阿合奇玛纳斯奇。1949年10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青少年时代开始搜集史诗《玛纳斯》,并经常在一些集会上演唱《玛纳斯》。是在阿合奇有一定影响的玛纳斯奇。[阅读]

  • 朱马洪·玛木别特

    朱马洪·玛木别特

    【生卒】:1927~阿合奇吾曲人。诗人、剧作家。新疆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文艺创作。1946年就读于阿克苏师范学校。1948年,处女剧作《古拉依姆》被搬上学校舞台。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阅读]

  • 朱玛克·卡德尔

    朱玛克·卡德尔

    【生卒】:1950~阿图什哈拉峻人。1969年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语言文学系毕业。1969~1970年在自治州红旗一场接受“再教育”。1970~1981年任自治州供销[阅读]

  • 朱玛·尤努斯

    朱玛·尤努斯

    【生卒】:1942~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人。1966年参加社教,同年参加工作。1969年在自治州财税局任翻译,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自治州财税局副局长,1985年任自治州税务局副局长[阅读]

  • 朱干皮牙孜

    朱干皮牙孜

    柯尔克孜族风味食品之一。葱头切成薄片,温水里放一食杓醋,放入葱片搅动一阵捞出,清凉水中冲2~3遍,捞出装盘,撒上孜然粉、辣面即成。[阅读]

  • 朱玛·古丽

    朱玛·古丽

    【生卒】:1938~女。乌恰县铁列克人。柯尔克孜族第一代无线短波通信专业技术人员。1958年,新疆邮电学校毕业后被送到北京学习无线电短波通信专业。同年分配到新疆国际电台工作长[阅读]

  • 朱普卡

    朱普卡

    柯尔克孜族风味食品之一,汉译为薄饼。将白面用淡盐水和好,擀成圆薄片,置于热锅烤熟即成。食前趁热撒上白糖,抹上酥油,叠成三角形。这种薄饼外层焦黄而酥脆,香甜可口。比朱普卡厚[阅读]

  • 咒语歌

    咒语歌

    柯尔克孜族传统民歌中诀术歌之一。咒语歌有两种,一种是萨满教神职人员跳神时唱的咒语歌。柯尔克孜人认为咒语特别是女性萨满念的咒语具有祛邪的神力,因此有什么不祥之兆,则请[阅读]

  • 妯娌互敬歌

    妯娌互敬歌

    柯尔克孜族婚礼歌之一。见贺继宏、张光汉主编《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民族志》1992年5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汉文版。这是新娘唱完祝酒歌之后,新郎的嫂嫂表示对新娘的[阅读]

  • 州庆活动

    州庆活动

    自治州成立以后,每10年举行一次大的庆祝活动,被称做“州庆”。1964年11月29日,阿图什各族各界干部群众8000多人举行集会游行,庆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10周年(1954年7月1[阅读]

  • 周岁仪式

    周岁仪式

    柯尔克孜族人生习俗之一。柯尔克孜族小孩满一周岁,要举行周岁仪式,举行这一仪式时要请12个小孩参加。同时主人要宰羊或杀马驹招待。仪式开始时,招待贵宾的食物摆在餐布上,客人[阅读]

  • 周年祭

    周年祭

    柯尔克孜族对死者的一种悼念仪式,在人死后一周年时举行。柯尔克孜语称“阿西”。(参见“乃孜尔”条)[阅读]

  • 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地方委员会

    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地方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地方组织。1954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准,成立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地方委员会(简称“克孜勒苏地委”),克孜勒苏自治区筹委会党[阅读]

  • 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委员会

    中共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方组织。1954年7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成立时,自治州级地方党组织经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准,同时成立,称克孜勒苏地方委员会,简称克孜勒苏[阅读]

  • 中共柯尔克孜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党组

    中共柯尔克孜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党组

    1954年4月12日,中共南疆区委批准成立柯尔克孜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党组,党组成员有赵子和、阿曼吐尔·巴依扎克、曹本立、买买提吐尔逊等。赵子和任书记、阿曼吐尔·巴依扎克(柯[阅读]

  • 中国史诗《玛纳斯》学术讨论会闭幕词

    中国史诗《玛纳斯》学术讨论会闭幕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新疆人民出版社社长亚生·哈提甫1990年10月28日在“中国史诗《玛纳斯》学术讨论会”上的闭幕词。见《玛纳斯研究》第12页,[阅读]

  • 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

    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

    书名。由《玛纳斯》专家郎樱撰写的有关史诗的专著。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丛书”,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17千字,精装。1990年8月第1版,1995年3月出版修改补充后的第2版。[阅读]

  • 中国史诗《玛纳斯》学术研讨会

    中国史诗《玛纳斯》学术研讨会

    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关于《玛纳斯》史诗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于1990年12月25日至28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共收到包括汉、柯尔克孜、回、维吾尔等民族的学者撰写的论文47篇,在会[阅读]

  • 中央民族学院柯尔克孜语班

    中央民族学院柯尔克孜语班

    1957年9月,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开办了柯尔克孜语言文学专业,这个班的柯尔克孜语教师有胡振华(回族)、阿不都卡德尔·托合塔诺夫(柯尔克孜族)、沙坎·玉买尔(柯尔[阅读]

  • 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

    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

    柯尔克孜牧区的牲畜新品种之一。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的来源:一是引入澳大利亚的阿斯卡尼和巩乃斯兰哈种羊场的公、母种羊进行纯种繁育的后代;二是引进种公羊与本地土种羊([阅读]

  •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又名《中俄喀什噶尔西北界约》,《中俄伊犁条约》勘界议定书之五。公元1884年6月4日(清光绪十年五月十日,俄历一八八四年五月二十二日)中俄双方由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札布[阅读]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界约之一。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清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霖与俄国驻伊犁总领事依万·扎哈罗夫、鄂木斯克军团上校伊万·巴布阔夫在我国塔城签订的[阅读]

  • 中国《玛纳斯》研究会

    中国《玛纳斯》研究会

    有关《玛纳斯》史诗研究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于1994年12月31日由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登记号码为社政字第1722号。研究会挂靠在中国文联,办公地点设在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阅读]

  • 中国新疆·克孜勒苏

    中国新疆·克孜勒苏

    大型彩色摄影画册,为庆祝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40周年,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撰文柳用能、贺继宏,摄影图尔迪、尼加提·沙比提、贺继宏、江图热、余坚等。1994[阅读]

  • 中俄喀什噶尔界约

    中俄喀什噶尔界约

    又名《中俄喀什噶尔东北界约》,是《中俄伊犁条约》勘界议定书之二。公元一八八二年十二月七日(清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七日,俄历一八八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俄双方由巴里坤领队[阅读]

  • 中国柯尔克孜族

    中国柯尔克孜族

    电视教学片名。1984年9月由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文艺研究所、电教科录制。这是中央民族学院为了配合教学而在克孜勒苏自治州精心组织、录制的一部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柯尔克孜族[阅读]

  • 中俄伊犁界约

    中俄伊犁界约

    《中俄伊犁条约》勘界议定书之一。公元一八八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光绪八年九月十八日,俄历一八八二年十月十六日)中俄双方由哈密帮办大臣长顺与俄国七河契省省长斐里得签订[阅读]

  • 中俄改定条约

    中俄改定条约

    清代中俄不平等条约之一。《中俄改定条约》亦称《中俄伊犁条约》、《中俄圣彼得堡条约》。公元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清光绪七年一月二十六日,俄历一八八一年二月十二日)[阅读]

  •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

    清代中俄不平等条约之一。清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沙俄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纳提也夫在北京[阅读]

  • 忠诚的黑马驹

    忠诚的黑马驹

    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这是一个幻想故事。善良的柯尔克孜姑娘毕开什,处处为他人做好事,而她的父亲却为贪婪的大灰狼所骗,将她嫁给了变成人形的大灰狼。在这危难关头,她的黑马驹[阅读]

  • 治特木阿舒别勒山口

    治特木阿舒别勒山口

    山口名。位于新疆乌恰县柯尔克孜族居住的托云乡西北部,海拔3850米,在中吉边界处的琼喀拉乔阔山的南端,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大山口,5~9月人畜可由此山口到达吉尔吉斯斯坦。[阅读]

  • 致富户的风采

    致富户的风采

    书名。阿布都热合曼·司马义著。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维吾尔文版,32开本,155页,70千字,印数2000册,定价3.40元。报告文学集,收录21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个体户。[阅读]

  • 智斗妖魔

    智斗妖魔

    柯尔克孜民间故事,胡振华翻译。见《柯尔克孜民间故事》,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主要内容:猎手狄坎拜与伙伴外出打猎,遇到一个妖魔,他们都大笑起来。妖魔说,他要吃掉狄坎拜;狄坎[阅读]

  • 雉

    ①柯尔克孜地区的野生动物。形状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很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尾部羽毛可做装饰品。有的地区叫山鸡、野鸡。②柯[阅读]

  • 执照

    执照

    清朝末年,在广大布鲁特地区实行工商执照,凡领照者始能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并按规定向政府缴纳税款。如在巴昌(今阿图什市哈拉峻乡)从事开采铅矿的布鲁特牧民,要向当地政府领取执[阅读]

  • 职使

    职使

    唐代柯尔克孜族的官职名。(参见“黠戛斯汗国的官制”条)[阅读]

  • 织绣工艺

    织绣工艺

    柯尔克孜族的纺织、刺绣工艺,无论在叶尼塞河流域,或是西迁帕米尔以后,都是有一定水平的。在叶尼塞河流域汉以前的古墓出土的织物中,既有中原的丝绸等织品,又有当地的毛织品,这些[阅读]

  • 织布舞曲

    织布舞曲

    柯尔克孜创作乐曲。由柯尔克孜族音乐家、著名库姆孜演奏大师买买提·吐鲁米西创作并演奏。1956年,买买提·吐鲁米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首都舞台上首次演奏这一乐曲,[阅读]

  • 织造局

    织造局

    元代在叶尼塞柯尔克孜地区设置的主管纺织、制造等工业的地方机构。(参见“屯田万户府”条)[阅读]

  • 正宗清炖灌肠

    正宗清炖灌肠

    柯尔克孜族食品之一。将羊肉放水里炖一会捞出,切成碎末,将淘净的大米在肉汤里煮一下捞出,加入肉末、内脏脂肪和佐料,再加一些切碎的羊肝子、炒麦面,搅匀成糊状,灌进翻好的羊大肠,[阅读]

  • 正宗沙拉特

    正宗沙拉特

    柯尔克孜族风味食品之一。将西红柿洗净切块,葱头切成环状,大蒜切末,加盐拌匀,上面撒上香菜、辣面即成。[阅读]

  • 正酸奶疙瘩

    正酸奶疙瘩

    柯尔克孜族常用酸奶系列食品之一。(参见“奶疙瘩”条)[阅读]

  • 正酸奶

    正酸奶

    柯尔克孜族常食食品之一。柯尔克孜族常用酸奶系列食品,是取了奶皮后发酵而成的酸奶。(参见“酸奶”条)[阅读]

  • 整块塔石阔尔多

    整块塔石阔尔多

    柯尔克孜族特殊食品之一。宰一只小牲畜,割去头蹄,剥皮去内脏,里外均匀抹上盐面或盐水,肉厚处用铁扦捅洞塞上葱头蒜块,用皮包上,以便盐渗入。尔后外用火烤,内用烧红的片石烙,不停地[阅读]

  • 蒸鱼

    蒸鱼

    柯尔克孜族食品之一。将收拾好的鱼切片,放盐水中腌泡一会捞出。油炝葱花置底,放上鱼片,再撒上佐料,蒸熟即成。(参见“鱼类菜”条)[阅读]

  • 桢中

    桢中

    汉代地名。柯尔克孜族居住区之一,位于今阿克陶县平原农区,汉代班超曾在桢中屯田。(参见“阿克陶”条)[阅读]

  • 哲提库尔

    哲提库尔

    柯尔克孜族古典乐曲。是反映古代柯尔克孜族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及广大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的历史,是柯尔克孜族音乐史诗之一。[阅读]

  • 折价归户

    折价归户

    柯尔克孜牧区牧民的牲畜承包形式。1985年初,牧区结合农区分田到户的经验,逐步实行牲畜折价归户。牲畜折价归户是将集体所有牲畜折成标准羊(每只口齿2岁的绵羊,体重40公斤为1只[阅读]

  • 折股入社

    折股入社

    1958年成立高级社时,牧业实行合作化生产,是属集体所有制性质。社员牲畜采用折股入社,统一管理经营,草场和耕地也归合作社所有。大型生产工具折价入社,分期付款,小型生产工具归社[阅读]

  • 肇州

    肇州

    历史地名,城在松花江畔。元至元三十年(1293),元朝政府将叶尼塞乞尔吉思兀速、憨哈纳思等部居民迁到松花江流域原乃颜部的故地,在这里建肇州城,设屯田万户府,令乞尔吉思人在这里[阅读]

  • 找戒指

    找戒指

    柯尔克孜族民间游戏。主持游戏的人可将戒指给别人或自己戴上,然后请一人来找戒指。此时,每个人都双手藏在背后,装着戴着戒指的样子,找戒指者从各人的面部表情判断真伪。若在规[阅读]

  • 帐前山柳绿成围

    帐前山柳绿成围

    清代诗人施补华的《马上闲吟》诗之一,是作者奉命视察阿图什等地柯尔克孜牧区时,沿途所作的反映柯尔克孜族牧区风土人情的诗。标题是编者所加。(诗见“马上闲吟”条)[阅读]

  • 长史

    长史

    唐代柯尔克孜的官职名。(参见“黠戛斯汗国的官制”条)[阅读]

  • 占帕拉特

    占帕拉特

    【生卒】: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年间柯尔克孜冲巴噶什部落首领。道光六年五月,因追剿张格尔窜匪有功,清政府由四品顶戴花翎,加授二品顶戴。[阅读]

  • 毡袜

    毡袜

    柯尔克孜族冬季鞋袜之一。以白色细软的白羊毛毡做成,长可及腿腕之上,毡袜外穿毡筒,是高寒山区牧民冬季必不可少的防冻鞋袜。[阅读]

  • 毡筒

    毡筒

    柯尔克孜族冬季鞋靴之一。用白色羊毛专制而成,脚底部硬厚,上部较软,长可及膝。虽然十分笨重,却非常暖和,是高寒山区牧民过冬特别是外出放牧、骑马必不可少的冬季鞋靴。[阅读]

  • 毡房

    毡房

    柯尔克孜语为“勃孜吾”,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住宅之一。毡房为圆形,顶部凸起,似伞形,以白毡做成,远看似一个白色的蘑菇。毡房一般高3米多,直径3~4米,四周用木条结成网状圆壁,与用椽木[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鸿门宴中有名的壮士樊哙竟是因刘邦而死?
鸿门宴中有名的壮士樊哙竟是因刘邦而死?
在鸿门宴中有一位怒气冲冲、冲进营帐中解救刘邦的壮士,他就是樊哙。当时他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的确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西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