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工艺
柯尔克孜族的纺织、刺绣工艺,无论在叶尼塞河流域,或是西迁帕米尔以后,都是有一定水平的。在叶尼塞河流域汉以前的古墓出土的织物中,既有中原的丝绸等织品,又有当地的毛织品,这些毛织品上有极其精美的鸟兽图案。元代,在我国叶尼塞河流域的柯尔克孜地区有专门织造绫罗锦绮的工匠。《元史·世祖本纪》记载,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元政府“赐欠州诸局工匠纱五万六千一百三十九绽十三两”。由此可见,当时柯尔克孜地区的纺织已不仅是妇女的家庭手工业,且有一支庞大的从事纺织业的工匠队伍。据史料载:在柯尔克孜地区从事“织绫罗锦绮”的汉族工匠就达“千百人”,柯尔克孜族工匠就更多。当时的主要织物为毛织品。
西迁帕米尔之后,专门从事织造业的工匠和织造局没有了,但柯尔克孜族妇女的纺织、刺绣工艺,作为一种家庭副业却有很大的发展。妇女用羊毛织的粗毛呢,用骆驼绒织的头巾、毛呢料等,很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妇女织的毛料马衣和各种各样“胡尔俊”(褡裢)以其精美的图案、绚丽的色彩,颇受各族群众喜爱。柯尔克孜妇女很讲究织物上的图案美、色彩美。她们的织物,都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织上美丽的图案,甚至在毛裹脚布上,也织上精美的花纹图案。刺绣是柯尔克孜姑娘的一个特长,小姑娘从六七岁起,就在母亲或姐姐的教导下学习刺绣。柯尔克孜女子几乎在所有的织物上都要绣上美丽的图案,甚至在用来端饭锅的两块小小的垫布上,也要绣上或者剪贴上美丽的图案。这种垫布上的标准图案是两匹在一起嬉戏的骏马驹。柯尔克孜人的服装从头上戴的帽子,到脚上穿的靴子,从衬衣、衬裙到各种外套、大衣,都要绣上花纹、花边。柯尔克孜人的毡房里,从帐壁上挂的帏幔,到床围及其他装饰物,都要绣上图案花纹,特别是柯尔克孜女子的嫁妆更加讲究,有的要绣好几年,每个柯尔克孜姑娘在出嫁前就培养为心灵手巧的刺绣能手。
柯尔克孜人刺绣工艺的艺术图案,有传统题材和现代题材两种,以传统题材为主。传统题材的图案主要由山、水、鸟、兽、刀、枪、剑、戟、蓝天、白云等构成,以狩猎、军旅图为主。现代题材的图案主要由树木花草、房屋建筑等构成,以反映现代生产、生活为主。图案造型美妙,颜色搭配和谐,色调鲜艳、线条流畅,构图特别接近生活,给人以亲切朴实的感觉。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
- 赌书泼茶
-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
-
- 范雎的反间计
-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