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伊犁界约
《中俄伊犁条约》勘界议定书之一。公元一八八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光绪八年九月十八日,俄历一八八二年十月十六日)中俄双方由哈密帮办大臣长顺与俄国七河契省省长斐里得签订。是中俄双方根据《中俄伊犁条约》设立的喀尔达坂至那林哈勒噶一段中俄边界。这一不平等界约使我国失去伊犁以北的大片土地,使居住在我国的柯尔克孜、哈萨克等族人民被迫随地划归俄国。全文3条,现录其1至2条:
第一条,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林哈勒噶山口中起至伊犁东北喀尔达坂止,此间共立界牌鄂博三十三处。两国分界大臣会同在那林哈勒噶山口中,建立第一处界牌鄂博;因山中之水往北流,以水东边为中国地,以水西边为俄国地。从此出山口往东北,顺水建立第二处界牌鄂博。又往东北,顺水至草野,建立第三处界牌鄂博。从此往北行至草野,建立第四处界牌鄂博。从此往北行,至诺海托勒盖山,在山之上建立第五处界牌鄂博。从此往北行,至特克斯河之南沿建立第六处界牌鄂博。自那林哈勒噶山口中至特克斯河之南沿,共立界牌鄂博六处。以界牌鄂博之东边为中国地,西边为俄国地。
从此过特克斯河,顺河沿往东北行,至格登山口中所出苏木拜水流入特克斯河之地方,以特克斯河之南沿为中国地,北沿为俄国地。自苏木拜水流入地方,逆流往北行,至格登山口中苏木拜地方,建立第七处界牌鄂博。山中所出之水往南流入特克斯河,以水之东沿为中国地,西沿为俄国地。
从此东北行至沙尔套山之西南断处,建立第八处界牌鄂博。从此往东北行至沙尔套山梁为交界,以山之东、南为中国地,以山西、北为俄国地。
顺沙尔套山梁往东北行,至山断处,地名康喀,其水往东南而流,在水之西沿山断处,建立第九处界牌鄂博;在东沿建立第十处界牌鄂博。以界牌鄂博之东南山水为中国地,西北为俄国地。
从此往东北,顺山梁行至喀尔套山之达巴罕,建立第十一处界牌鄂博。自第十处界牌鄂博至第十一处界牌鄂博止,以山之东南为中国地,西北为俄国地。
从此往西北,顺山梁行至山高处,建立第十二处界牌鄂博。从此往西北,顺山梁行至高处,建立第十三处界牌鄂博。从此往西北,顺山梁行至山高处,建立第十四处界牌鄂博。从此往西北,顺山梁行至山高处,建立第十五处界牌鄂博。从此往西北行,至沙尔诺海小山之横路北边山上,建立第十六处界牌鄂博。自喀尔套山之达巴罕至沙尔诺海小山,共立界牌鄂博六处,以界牌鄂博之东边为中国地,西边为俄国地。
从此往北走过沙尔诺海大山之达巴罕,行至山阴,往东北略行,即在沙尔诺海、别德图二水中间小山断处,建立第十七处界牌鄂博,以小山之东边由沙尔诺海山谷流出之水入于横海之处为中国地,以小山之西边别德图水为俄国地。
从此往西北行,至噶尔扎特村之东边、玛雅村之西边两村中间,在特奇勒干小山,建立第十八处界牌鄂博。从此往西北行,至伊犁河南沿霍尔果斯河水流入之处,此间草野之地,建立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等处界牌鄂博。自沙尔诺海山之北边建立第十七处界牌鄂博,至伊犁河南沿建立第二十五处界牌鄂博止,共立界牌鄂博九处,以界牌鄂博东边为中国地,西边为俄国地。
从此过伊犁河,自北沿往霍尔果斯河逆流往北行,入霍尔果斯河之山口,至河源,又往北行,至别珍套山,又往西湾,至康喀达巴罕建立第二十六处界牌鄂博。此间,以河及河源为交界,以霍尔果斯河之东边为中国地,西边为俄国地。
从此往西行,又往西北行,顺别珍套山梁自崆郭罗鄂博往西北行,至库克乌苏山,建立第二十七处界牌鄂博。从此往西行,至库克乌苏山之平高德木克达坂上,建立第二十八处界牌鄂博。自第二十六处界牌鄂博至第二十八处界牌鄂博止,以界牌鄂博之东边、北边为中国地,西边、南边为俄国地。
从此往东略北而行,靠阿拉套山之达巴罕,至萨尔坎斯克山中、巴散斯克山中、库克托木索达坂、喀尔达坂等处,建立第二十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处界牌鄂博,共立界牌鄂博五处,以阿拉套山之达巴罕为交界,以山之东、南为中国地,以山之西、北为俄国地。
第二条,霍尔果斯河源流出之水,在霍尔果斯河之东、西两沿居住民人等,愿将河水灌地者,准其灌地,即作两国公水,彼此不准争竞,以资各民得其地利。至霍尔果斯河中有洲之处,即作两国公地,两国民人不准在洲盖房、种地,将此载入条约,永为例。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
-
- 齐威王活煮贪官阿城大夫
- 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可是一旦不能判断而受到舆论的左右,就可能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齐威王不听信传言,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