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庆喜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04 11:26:0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德川庆喜
外文名:とくがわ よしのぶ ,Tokugawa Yoshinobu
别 名:字子邦、号兴山;初名昭致、幼名七郎麻吕;别名一桥庆喜
国 籍:日本(江户时代末期)
民 族:大和族
出生地:江户小石川水户藩邸
出生日期:1837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1913年11月22日
职 业:征夷大将军、贵族院议员
主要成就:改革幕政、推行维持幕权、公武合体的政策
墓 所:宽永寺(谷中灵园)
官 位:参议、权中纳言、正二位
性 别:男
德川庆喜(日语:とくがわ よしのぶ,英语:Tokugawa Yoshinobu;1837年10月28日-1913年11月22日),江户幕府的第15代征夷大将军,也是江户幕府及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位幕府将军。水户藩主权中纳言德川齐昭第七子,弘化四年(1847年),出继一桥德川家,故而又名一桥庆喜。
在将军德川家定的继嗣问题上,被所谓一桥派拥立,与井伊直弼等南纪派推举的德川家茂相争而失败。德川庆喜面对日渐衰落,原希望在继承后借助法国协助进行西化,重提公武合体以改革幕政。文久二年(1862年)幕政改革后,担任将军后见职,推行维持幕权、公武合体的政策。庆应二年(1866年)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死后,德川庆喜任将军。在法国公使罗什的建议和援助下,吸取欧式制度进行幕政改革,设想建立一个以德川氏为中心的统一权力结构。庆应二年(1866年)底,一直支持公武合体,反对倒幕的孝明天皇暴毙,更使德川庆喜维护幕府政权合法性的美梦幻灭。庆应三年(1867年)6月,土佐藩主张幕府大政奉还,并发动倒幕运动,德川幕府战事失利,德川庆喜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14日大政奉还,将奉还大政予天皇。
退任将军后,德川庆喜对政治活动兴趣明显减退,热衷于摄影、狩猎、民谣歌曲研究等趣味中。明治三十年(1897年),从静冈回到东京居住。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被册封公爵。大正二年(1913年)因肺炎而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小西行长
中文名:小西行长外文名:平假名:こにし ゆきなが,罗马字:Konishi Yukinaga,天主教教名:John别 名:弥九郎,如信,奥古斯汀,丰臣行长国 籍:日本民 族:大和族出生地堺:出生日期约1555年逝世日[阅读]
松尾芭蕉
中文名:松尾芭蕉外文名:まつお ばしょう国 籍:日本民 族:大和出生地:三重县伊贺国上野市出生日期:寛永21年(1644年)逝世日期:元禄7年10月12日(1694年)职 业:俳谐师主要成就:将俳谐[阅读]
德川千姬
中文名:德川千姬外文名:Tokugawa Sendai国 籍:日本民 族:大和出生地:伏见城出生日期:1597年5月26日逝世日期:1666年3月11日性 别:女 德川千姬,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长女,母[阅读]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