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佛教经法名词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8 23:04:5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佛陀耶 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菩提萨锤 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缘觉 是修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声闻 是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阿罗汉 是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菩提 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

菩提心 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一切智智 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

一切有情 一切众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

一阐提 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二执 我执(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二空 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二障 烦恼障(障碍涅舟),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二乘 声闻乘,缘觉乘。

三乘 菩萨乘、声闻乘、缘觉乘。

五乘 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三毒 贪真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三学 戒学、定学、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三身 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

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障 烦恼障,业障,报障。

三慧 闻慧,思慧,修慧。

三藏 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达磨)。

三恶道 地狱,饿鬼,畜生。

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宝。

大乘 是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

小乘 是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

三业 身业,口业,意业。

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再加大乘诸法实相为四法印)。

四大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四谛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四等 即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四恩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菩萨四摄法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四德 常,乐,我,净。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恩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念处 (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

四姓阶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种阿念经 长阿念,中阿念,增一阿念,杂阿念。

五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欲 财,色,名,食,睡。

色,声,香,味,触。

五蕴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五大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五明 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五眼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盖 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悼悔盖,疑法盖。

五浊 劫浊景,见浊,烦恼浊,从生浊,命浊。

五不正见 (一)身见(萨迦耶见),(二)边见(执常断之见),(三)邪见(谤因果,坏善事),(四)见取见(非果汁果),(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六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

十惑 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亦名十使。

六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衰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衰耗人之真性。

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十法界 佛陀,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

六波罗蜜 即六度的异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六和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

六相 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六时 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

六道四生 六道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六难 (一)遇佛世难,(二)闻正法难,(三)生善心理,(四)生中国难,(五)得人身难,(六)具诸根难。

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 译意是无量光、无量寿,故亦称无量寿佛。

僧伽 义为“和合众”,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达磨 义为“法”,指佛法之法,即经典。

涅槃 作圆寂解,亦作寂灭或不生不灭之义。

无为法 是圣智所证的真理,没有因缘的造作。即断了烦恼,证得清净自在的理法(又名无漏法)。

有为法 是因缘造作的世间法,有烦恼,不能清净。

无学 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称为无学(修习戒定慧,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无学果 是阿罗汉的果位(又名无生)。

佛陀有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旄延论议第一,罗喉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发菩提心 佛经上说过,发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广修无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广度无量众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华严经云:“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则真,心真则志愿坚固,信仰便始终不转移,而能勇猛精进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上一篇:与民间诸神相关的民俗节日 下一篇:佛教常识 声明:佛教经法名词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白起有爵位吗?历史上白起被封为什么爵位了?
白起有爵位吗?历史上白起被封为什么爵位了?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苏秦张仪巧遇鬼谷子
战国时,在青溪鬼谷这个地方,居住着一位隐士,真实的姓名谁也不知道,人称鬼谷子。相传他常去云梦山采不死药,不知是吃药对了门路,还是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