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的故事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19 09:59:5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的儿子。公元前496年到前465年在位,长达32年,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勾践即位时,邻国吴国的国君是阖闾。由于勾践的父亲允常不愿意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又支持阖闾的弟弟夫概自立为王,因此吴越两国结下了怨仇。
吴王阖闾趁着越王允常去世的时候,带领军队攻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地方,进行了一场恶战。在这次战争中,吴王阖闾打了个败仗,自己也被箭射中,受了重伤,等回到了吴国,就去世了。
越军射死了吴王,更加深了两国的仇恨。
吴王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做了皇帝。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你千万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为了记住父亲的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每次经过宫门时,手下的人都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我不敢忘记。”他命令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派大军去和吴国的军队作战,想拼个你死我活。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打了起来,结果越军一败涂地,被围困在会稽山。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我很后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现在这个地步。我应该怎么
办呢?”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向吴国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准备了一批美女和珠宝,暗地里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为越国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的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坟墓旁边的一间石屋里。夫差不但让勾践喂马、洗马,还让勾践当自己的马童,每次踩着勾践的背上马。
有一回夫差生病了,勾践前去探视,他竟然挑起一点夫差的大便,放在嘴里尝了尝,然后说:“我曾经学过医术,只要尝一下病人的粪便,就可以知道病情。现在请大王放心,您的病不久就会好的。”夫差见勾践如此对待自己,认为他已经归顺自己,病好了后,夫差就让勾践回国了。
卧薪尝胆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怕自己被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每当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
睡觉的时候,他还让人把草席拿掉,用柴草当做褥子睡。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他下令老百姓到山上采葛织黄丝细布献给吴王,表示自己的忠顺,用来麻痹对方。这一招十分有效,吴王增加了越国的封地,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
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勾践又订了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军队,自己很虚心地听从别人的意见。又将越国美女送给西施吴王,吴王非常喜欢西施,渐渐沉迷美色,不理朝政。
十多年过去了,越国逐渐强大起来,而吴国却一天天走向衰败。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考虑到吴国实力犹存,匀践答应了伯嚭的求和请求。
公元前475年,勾践又派越军攻打姑苏城,围了二年以后,最终攻下了这座城,夫差自杀,越国吞并了吴国。后来,勾践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向中原扩展,最终成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中原霸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