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产生根源。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地球近50亿年的历史中,直到距今二、三百万年前,没有人类,也没有意识。随着无机物向有机物的演化,无机物的反应特性这个意识的萌芽便演变为生物和原生动物的刺激感应性,这是物质发展中第一个伟大的飞跃,标志着有生命物质反映特性的产生。随着生物的进化,高等动物的出现,刺激感应性发展为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高等动物有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及其中枢——大脑,并具有初步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对外界统一的反映。这就是动物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简单的动机、情绪等。这是意识发展的前史。随着类人猿向人类的转变,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便发展为人的意识。物质发展这一更加伟大飞跃的实现,劳动起了决定的作用。劳动改造了自然界,也改造了劳动者本身。劳动需要交流思想,语言便逐步形成;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人类用词、概念进行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大脑逐步发达和完善起来。正如思格斯所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2页)。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的活动,所以“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同上第1卷第35页)。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心理不通过语言,只是以直观形式反映事物的现象,人类意识主要是运用语言、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反映其本质和规律;动物心理没有社会性,人类意识具有社会性;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只能使动物本能地适应环境,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