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指对立冲突相持不下。在哲学上,指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即对抗性的斗争形式”。是解决矛盾的外部冲突形式。矛盾的性质不同,以及矛盾关系的复杂变化,矛盾斗争的形式便千差万别。归纳起来,矛盾斗争有两种基本形式:对抗和非对抗。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一般说来,对抗性矛盾最终要采取对抗形式来解决。“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09页)。但是,对抗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采取非对抗形式解决;非对抗性矛盾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有时也采取对抗的斗争形式。正确地区分和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既是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确解决矛盾、处理矛盾关系,就要善于防止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尤其要防止非对抗性矛盾不适当地采取对抗的斗争形式;又要善于创造条件,促使对抗性矛盾向非对抗性矛盾转化,尽量避免激烈的外部冲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新时期,既要防止把对抗形式普遍化、绝对化,把矛盾斗争和对抗的斗争形式等同起来,重犯历史上“左”的错误;又要防止和克服否认必要的对抗斗争形式的倾向,忽视或放弃革命的转化工作。

上一篇:发展观点 下一篇:对话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