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

书籍:中国丝绸之路辞典 作者:雪犁 朝代:1994-10-01 专题:书籍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又作“钉灵”、“丁令”、“丁灵”。秦汉以前,游牧于今贝加尔湖以北。冒顿单于时,匈奴曾经征服丁零,迫使其成为属部。匈奴衰弱时,丁零南迁,与鲜卑一起配合汉朝,多次击败匈奴,迫使其西迁。东汉时期,部分丁零迁居蒙古高原南部。魏晋北朝时,又有一些丁零部落迁居长城内外。于是,今山西和河北出现了“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名号,其人多数以“翟”为姓,曾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此后,南部丁零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留在蒙古高原的丁零则吸收了一些匈奴、鲜卑部落,开始以“高车”的族名出现。

上一篇:鲜卑 下一篇:塞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苏代止赵王伐燕
苏代止赵王伐燕
苏代(生卒年不详),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族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齐愍王。还燕,遇子之之乱,复至齐、至宋,燕昭王召为上卿。
苏代巧辩得高都
苏代巧辩得高都
战国时期 ,韩、魏、赵、秦为了争夺高都 (范围大致为原晋城、高平 、陵川三县地),打得你死我活,都曾占领过高都。而弱不禁风的周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