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

书籍:中国民主党派大事通览 1949-2000 下卷 作者:罗广武 朝代:2010-06-01 专题:书籍

《人民日报》发表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的署名文章《代表人民利益无愧人民拥戴》,摘要如下:

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纪念日。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回首即将过去的20世纪,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不愧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无愧于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一员,我们民革为有这样一个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领导核心感到由衷的欣慰,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胜利充满信心。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这是我们民革同志的切身体会。早在1948年5月5日李济深领衔发表的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前辈们就曾经表达过这样的心声:中国共产党“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最终战胜靠美国扶植和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在于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民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的路线,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仍然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得到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半个世纪以来,民革弘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参政党的作用,致力于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共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显现在我们的面前。适逢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民革为能够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一个参政党,为进一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人民日报》发表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的署名文章《风雨同舟矢志不移》,摘要如下:

民盟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中,自觉自愿地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这种选择永远不会改变。

民盟在近60年的曲折前进道路上取得的基本经验就是: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的唯一历史选择,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也是民盟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展望新世纪,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民盟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光荣传统,把他们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继承和延续下去,把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团结合作的实践中所形成和积累的经验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民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适应新情况,开创新局面,团结全体成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发挥参政党的积极作用,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发表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的署名文章《团结合作 强国富民》,摘要如下: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其中首要的是当好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民富国强,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维护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凝聚力之所在。

回顾历史,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核心力量。民建全体成员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并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协商,切实推进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尽心竭力为社会服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之际,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继续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带领全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建也决心在今后继续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创强国富民的伟业。

《人民日报》发表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的署名文章《历史为镜 现实为师》,摘要如下:

世界上的政治制度、民主形式多种多样。哪一种制度最好?对这个问题不能抽象地讨论,必须结合各个国家的实际进行分析。适应自己的国情、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的制度和形式就是最好的。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追求、思考、实验、失败、总结而创造的,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它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中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样一个制度在中国是最好的制度。

我在访问独联体、拉美和非洲一些国家时,曾经同那里的议员和政党、议会领袖们深入地交换过意见。他们在比较详细地了解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渊源后,一致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好,如果他们的政党关系和议会能像中国这样,他们国家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大半儿了。由此我得到发: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密不可分;这一制度在中国之所以能生根、成长、有效,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个民主党派除了振兴中华、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为人民谋利益之外,丝毫没有某一集团或群体的私利,因而各个政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一些外国人看来,中国政党之间没有争吵,就误以为是“压制”的结果,表决“只是形式”。这也难怪,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他们看惯了议会里的对立和争斗,对我们的制度难以理解。他们哪里懂得,中国人不是靠吵架吃饭,而是靠协商解决问题。任何决议、法律,在表决之前早已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协商、修改,准备得比较成熟了再付诸审议和表决,再一次给持各种意见者充分表达意愿的权利。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这种民主避免了多少不必要的内耗,议事和决策提高了多少效率!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急于发展经济的国家,这何其重要,何其宝贵!

《人民日报》发表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的署名文章《追求真理与时俱进》,摘要如下: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的光辉节日。79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振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回顾农工党建党70年来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岁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农工党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是农工党的立党之本,也是今后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根本前提。

农工党70年来走过的道路,是从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到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道路;是从爱国主义到为社会主义服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合作,不断前进的道路。农工党走上这条道路并非偶然,是由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历史性、标志性的一年,我们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承担起参政党的历史重任,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为实现祖国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发表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的署名文章《四海同心 强国兴邦》,摘要如下: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时,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79周年的纪念日。79年的光辉历程,79年的高歌猛进,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胞无不信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海外侨胞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半个多世纪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胜利,都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促进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港澳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为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对华侨华人爱国热忱的准确把握,基于对华侨华人重要作用的科学认识,基于对华侨华人对我国改革开放所作贡献的理性总结,把海外侨胞作为我国大发展的一个独特条件。中国共产党调动了海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了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而形成了政治上的巨大优势和强大的力量源泉,这无疑是世界政党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共产党以博大无私的胸怀,兼收并蓄,形成各种爱国力量的大联合,体现了丰富的多样性和广泛的包容性,这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致公党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参政党,将继续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开辟新的渠道,采用新的形式,致力于发展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启用海外华侨华人财力库、智力库和信息库的潜能,为祖国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发表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的署名文章《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摘要如下:

半个多世纪以来,九三学社从诞生到健康发展,始终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亲切关怀。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95年4月,我去延安考察,感到延安革命旧址在保护和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回京后给江泽民同志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感想,并提出了“延安地区的建设应有一个更为完整而精细的长远规划,使经济建设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更加和谐地结合起来”的建议。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阅后十分重视,分别在信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保护革命纪念地的关系,并指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在国家的支持下,有关方面投资2.6亿元人民币对延安革命旧址进行了维修,还成立了管理机构。在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中共领导人与民主党派人士的交往是谦虚和坦诚的,他们的胸怀是宽广的,作风是民主的。

随着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的确立,民主党派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加重大。近些年来,九三学社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人民的肯定;全社在自身建设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九三学社诞生和不断进步的历程生动地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九三学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九三学社选择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人民日报》发表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的署名文章《两岸人民福祉之所系》,摘要如下: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而邓小平最初就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才提出这一方针的。“一国两制”方针一经提出,即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衷心拥护。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深刻内涵,并结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形势,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八项政策主张。这篇讲话,充满善意与求实精神,回答了台湾同胞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增进了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信任,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个中国的原则,本是海峡两岸多年的共识。正是一个中国原则,带来了最近10余年的两岸关系的发展。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两岸可以平等协商,共议统一。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摒弃分裂主张,走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我们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反对“台独”,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为,为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共同努力。

上一篇:6月28日 下一篇:7月1日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