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楚简
战国时期简牍。1987年出土于慈利县城关镇(今零阳镇)石板村第36号墓。现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该墓时代为战国中期,与竹简同时出土的有陶器、漆木器和铜兵器。竹简被裹在白膏泥中,因腐朽而破碎严重,计残简4000余片,估计原简为800支左右。其中完整的简牍宽0.8~1厘米,长约45厘米,篆体,总字数约两万字,字体婉转秀丽而又力度充盈,堪称书法珍品。内容为当时策士的辩论之辞,与《战国策》、《国语》相近,有些文句吻合甚或相同,涉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历史事件以及农桑、山川地理和伦理哲学。该批简牍是已发现楚简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批,为印证传世典籍和研究先秦社会提供了极宝贵的原始资料,特别是为研究楚国文字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