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大部分区域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又因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自西向东北流贯全境,简称“湘”。
湖南省界极端位置,西起东经108°47′(新晃侗族自治县茶坪乡韭菜塘),东至东经114°15′(桂东县清泉镇大黄莲坪);东西跨有经度5°28′,直线距离约532公里。南起北纬24°38′(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姑婆山),北至北纬30°08′(石门县壶瓶山);南北跨有纬度5°30′,直线距离约649.5公里。就纬度位置看,南距热带不远,最南距北回归线仅1°11′,东南境距海岸线仅325公里。湖南居亚欧大陆东南部,面向太平洋,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较大,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6℃~30℃。全年无霜期270~31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是全国多雨省份之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全省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同时因季节雨量分配不均,春末夏初有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夏秋降雨较少,时出现干旱。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湖南毗邻六省、市、区,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界江西,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则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鄂西。全省的地貌轮廓是东、西、南三面山地围绕,中部岗丘起伏,北部为平原和湖泊,呈现为向北东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部地势高,有雪峰——武夷山脉,海拔1500米左右。湘鄂交界处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8.7米,为湖南省第二高峰。湘中大部分为500~200米的丘陵盆地。往东至湘赣边境,有幕阜——罗霄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炎陵县境内的酃峰海拔2115.4米,为湖南省第一高峰。斗笠顶海拔2052米,为第四高峰。桂东县境内的齐云山海拔高度2061米,为第三高峰,八面山海拔为2041.2米,为第五高峰。南部五岭山脉逶迤,海拔1000米以上。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的南岭二宝顶海拔2021米,为第六高峰。道县境内的都庞岭最高点韭菜岭海拔2009.3米,为第七高峰。以上各山脉往东北逐渐降低,至洞庭湖平原,大部分地面海拔在50米以下。临湘市江南镇谷花洲海拔仅23米,是湖南省境内最低点。由于东、南、西部地势高而北部低,洞庭湖为全省凹形的地洼中心。
湖南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地球化学条件良好,给外生矿床和内生矿床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地质条件,矿藏丰富,矿种齐全,品质优良,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乡”和“非金属之乡”。在世界已知160多种矿产中,湖南已发现141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101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41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独居石等名列全国榜首,铜、锌等储量也很丰富。非金属矿在已探明的储量中,宝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煤炭储量也为南方9省之最。锰、钒、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2。新化锡矿山的锑储量最为丰富,有“世界锑都”之称。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也居全国前列之一。钨分布于南岭山地。煤以湘中、湘南较集中。
湖南省总面积为211829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2%,居全国第10位。湖南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084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62034平方公里,占29.3%,平原27786平方公里,占13.1%,水面13538平方公里,占6.4%。全省总面积中有耕地5836.50万亩,占18.4%;林地面积19096万亩,占60.1%。森林覆盖率达51.65%,林木绿化率54.88%,居全国第3位。“山”以奇峻秀丽的张家界为代表,“水”以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为代表,既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还是美丽的“山水湖南”、“绿色银行”。从自然生态系统看,湖南省属亚热带区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以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为特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灌丛和灌草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中群落多样,物种多样。从物种看,境内野生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目前已记录的种子植物有4324种,分属248科1245属。其中木本植物有2470种,不少是湖南特有种。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保护植物79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11种,Ⅱ级保护植物35种。全省已知的各类脊椎动物82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3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2种,Ⅱ级保护动物91种。从自然保护区来看,至2005年8月,全省已建立不同级别、层次、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06个,面积126.6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9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2个。
湖南境内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历以“洞庭天下水”、“周及八百里”闻名于世。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1997年)。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川5341条,总长度9万公里。除湘南的一部分属珠江水系,湘东一部分属赣江水系外,其余均经湘、资、沅、澧四水注入洞庭湖,尔后于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向心状水系。全省水域面积2030.64万亩,可供养殖的面积520万亩,已放养面积436.87万亩,主要养殖40多种经济鱼类。全省水能蕴藏量有1532.45万千瓦,占全国的2.3%,为南方9省之冠。全省可开发的水力资源1084万千瓦,占蕴藏量的70.7%。现已建成大中型发电站的有柘溪水电站、五强溪水电站、东江水电站、凤滩水电站、碗米坡水电站、筱溪水电站和株洲航电枢纽、大源渡航电枢纽等,小型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县。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蕴藏量约为445.04亿立方米。此外还发现热水点165处,其中40℃~60℃的中温水35处,80℃~100℃的高温水2处。
湖南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省之一。据《史记·越世家》载:“雠、庞、长沙,楚之粟也。”表明长沙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楚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至明、清已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洞庭湖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平原广,土地肥沃,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是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粮、棉、油产量居全省首位;生猪、禽蛋、水产、湘莲、芦苇也居全省重要地位。澧阳平原、长沙盆地、株洲盆地、湘潭盆地、衡阳盆地、永兴茶陵盆地、攸县盆地等也是湖南重要的农业区和粮食生产基地。湖南森林资源丰富,分布全省各地,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林区和木材基地。杉木为本省采伐量最大的用材林树种,尤以沅江流域的“辰杉”、湘江上游的“瑶杉”木质优良,历史悠久,闻名全国。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茶叶、柑橘等。湘南是油茶重要产区。湘西北为桐油重要产区,洪江一带所产的“洪油”历史悠久,以质量优良著称。湖南茶叶的产量居全国前列,远销国内外。湖南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现已拥有采矿、冶金、机械、电力、石化、电子、汽车、轻纺、建筑材料和食品等工业部门,其中有色冶金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湖南承东接西、通南达北,水、陆、空交通优势突出,交通事业发展较快。全省各乡镇均通公路汽车,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已形成一定规模。京珠、上瑞、衡昆及长张(长沙——张家界)、张花(张家界——花垣)等高速公路纵横省境,总里程达2006公里(2005年)。另有7条国道、70条省道。省内以长沙为中心,可连接其他13个地级市州,对外可辐射周边省市区。境内有京广、湘桂、湘黔、浙赣、焦柳、石长、洛湛、渝怀等8条铁路干线,资许、娄邵、醴茶、韶山4条铁路支线及一些地方窄轨铁路线。京广、焦柳、洛湛三大干线纵贯南北,湘黔、湘桂、石长三大干线横穿东西,与浙赣、渝怀铁路和4条支线连结,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省内河航运里程10041公里,其中常年通航的有7807公里,水深一米以上的2748公里。岳阳城陵矶港是湖南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沙霞凝新港是湖南最大的河运集装箱码头和全国23个内河港口主枢纽之一。湖南有长沙黄花、张家界荷花、常德桃花源、衡阳、永州零陵、怀化芷江6个民用航空机场,可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和香港,并已与韩国等国家直接通航。
据抽样调查,2004年底全省总人口为6697.7万。湖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苗、侗、瑶、回、壮、蒙古、满、维吾尔等55个。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年度: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数据显示,全省有汉族人口5686.35万人,占总人口的89.9%;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41.0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13%。汉族分布全省各市县。少数民族多数在湘西、湘南一带,呈小聚居、大分散态势。其中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古丈、永定、武陵源等县市区。苗族主要分布于花垣、凤凰、吉首、保靖、古丈、城步、绥宁、麻阳、靖州等市县。侗族主要分布在芷江、通道、新晃、靖州等县。瑶族主要分布在江华、道县、江永、宁远等县。回族主要分布于邵阳、隆回、常德、汉寿、桃源等县市。壮族主要分布在江华、江永两县。其他少数民族则散居于省内各市、县。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城步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简称一州七县,是少数民族的集中聚居区。此外,桑植县和张家界市永定区也享受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
湖南省在周代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一度为楚国的属地。秦统一六国后,置长沙郡、黔中郡,为湖南政区建立之始。西汉属荆州,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东汉恢复王莽时所改郡县名。三国时期属荆州,分10郡。西晋时期改设9郡。东晋时期分属荆州、湘州、江州。南朝宋、齐、梁属湘州、荆州、郢州;陈属湘州、沅州、荆州。隋行裁州并县,改州、郡、县三级为郡、县二级制,湖南境内置8郡。唐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唐广德二年(764)置湖南观察使,建置上湖南之名由此始。五代时建立楚国。宋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属湖广行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置湖南布政使司,湖广行省分治。自此湖南才正式成为地方一级政权独立的省份。中华民国建立后,湖南1912年始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并改变部分县名。1940年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辖6~10县不等。1949年7月共设行政区10、市2、县77。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8月19日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9日成立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随后建立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零陵、永顺、沅陵、会同等10个专员公署,辖县77。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地级市13、地级州1,市辖区34、县级市16、县65、自治县7。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
-
-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