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传
相传作者是明嘉靖时郭勋,又名《云合奇踪》,全书八十回,写的是元末顺帝荒淫失政,刘福通等英雄纷纷举起义旗反元。金陵朱世珍,因遭火灾,家业一空,三个儿子皆失散,且妻子陈氏又身怀六甲,只好暂在庙里安身,不久生下一个孩儿,取名朱元龙,后更名朱元璋。元璋幼时曾经与人牧牛,也曾出家当过和尚。元璋胸怀大志,欲干一番事业,往滁州投母舅郭光卿。光卿因打死人,投奔刘福通,得授为将军。元璋劝光卿自立,光卿自立为滁阳王,委元璋为神策上将军。四方豪杰闻讯纷纷来投,勇士吴祯、吴良、汤和、邓愈、郭英等俱成为元璋的得力将领。元璋又礼请李善长、徐达等人为辅,攻下滁州,站稳脚跟。不及半月。滁阳王死,元璋立王子为和阳王,和阳王封元璋为开基侯兵马大元帅;徐达为副元帅。元璋统兵攻破金陵,大败元军。和阳王驾至金陵,奉元璋为吴国公,得专征伐。李善长、陶安、徐达、常遇春、汤和等皆授高官。元璋特意遣人至青田县,礼聘刘基出山相助。刘基、字伯温,本元朝进士,他见元廷将倾,英雄四起,弃官回乡;得汉代张良秘藏的兵书战策,具有王佐之才。朱军攻吴王张士诚,擒士诚弟士德,又击败张士信、李伯升,夺取常州、镇江、广德、江阴等处。元璋声势大振,亲征元地金华、处州等地,大败元军。且说陈友谅助徐寿辉举反元义旗。括有荆、襄地面。友谅杀死寿辉,自立为天子称汉帝。友谅命赵普攻金陵,不胜。友谅选精兵三十万亲征,金陵震动,元璋部下议论纷纷,战、守、和、降不定。刘基独排众议,精确地分析敌我两军的形势,定下人心。元璋意决,遣康茂才行诈降计,调兵遣将,以奇兵获胜。不久,吕珍、张虬攻安丰,刘福通战死。元璋出兵救安丰,友谅趁势率六十万大军再袭金陵。刘基再定大计。元璋回兵与汉军在鄱阳湖决战。朱军初战失利,部将韩成捐躯。刘基从金陵来,以火攻破友谅。朱将郭英射死友谅。友谅六十万大军尽皆覆灭,湖水呈赤色,尸骨山堆海积。元璋乘胜破武昌,时友谅子陈理已继位,率众投降。元璋命大将常遇春定荆襄。徐达统兵破吴,取姑苏。张士诚势孤遭擒,自缢死去。众将相拥立元璋登帝位,国号明,改元洪武。元璋委李文忠收浙东,灭方国珍;遣徐达、常遇春扫荡元朝的残余势力;命汤和取闽、广之地;派邓愈收两广未服州郡。朱军四出,一一收功。后来朱元璋又遣将收伏蜀地、云南等。混乱的天下终于让元璋统一。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