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定义式:ρ=m/V.
国际单位制单位:千克/米.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符号为kg/m.
常用单位:克/厘米.读作克每立方厘米,符号为g/cm.
1g/cm=1000kg/m
注意 1.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表示出了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同的这一特性,“物质特性”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外部条件(温度状态)发生变化时密度也将变化.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仅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体积及位置无关,如铁的密度为7.9×10kg/m,若将一块铁截去一半或压扁或拿到月球上去,其密度不变,仍为7.9×10kg/m.
3.密度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为1.0×10kg/m.其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kg.
4.应用公式ρ=m/V计算时,应注意统一单位,并且ρ、m、V三个量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而言的.
5.由定义式知,物质的密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值.但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理解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6.在m一定时,ρ与V成反比,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在V一定时,ρ与m成正比即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7.“ρ”与“ρ”的区别和联系:ρ是指某物体的平均密度包括物体空心时的情况;ρ则是指物质的密度物质确定,则密度不变,只有在物体是实心且为单一物质组成时,才有ρ=ρ·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