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略解

九變篇

书籍:孙子略解 作者: 朝代: 专题:曹操书籍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绝地无留,

曹操曰:无久止也。〕

衢地合交,

〔曹操曰:结诸侯也。衢地,四通之地。〕

覆地无舍,

〔曹操曰:无所依也。水毁曰圯。〕

围地则谋,

〔曹操曰:发奇谋也。〕

死地则战。

〔曹操曰:殊死战也。〕

途有所不由,

〔曹操曰:隘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

军有所不击,

〔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

城有所不攻,

〔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

地有所不争,

〔曹操曰: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

君令有所不行。

〔曹操曰: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知用兵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曹操曰:谓下五事也。九变,一云五变。〕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曹操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

杂于利,故务可伸;

〔曹操曰:计敌不能依五地为我害,所务可信也。〕

杂于害,故患可解也。

〔曹操曰: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以害,

〔曹操曰:害其所恶也。〕

役诸侯以业,

〔曹操曰:业,事也,使其烦劳,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趋诸侯以利。

〔曹操曰:令自来也。〕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

〔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故将有五危:

必死可杀,

〔曹操曰: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

必生可虏,

〔曹操曰:见利畏怯不进也。〕

忿速可侮,

〔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

洁廉可辱,

〔曹操曰:廉洁之人,可污辱致之也。〕

爱民可烦。

〔曹操曰:出其所必趋,爱民者,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则烦劳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上一篇:軍爭篇 下一篇:行軍篇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