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攻篇
孙子曰:
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地。
行火有因,
〔曹操曰:因奸人也。〕
因必素具。
〔曹操曰:烧具也。〕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
〔曹操曰:燥者,旱也。〕
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四者,风之起日也。
火发于内,则军应之于外。
〔曹操曰:以兵应之也。〕
火发,其兵静而勿攻,极其火央,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之。
〔曹操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曹操曰:不便也。〕
昼风久,夜风止。
〔曹操曰:数当然也。〕
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术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
〔曹操曰:取胜明也。〕
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曹操曰:水但能绝敌粮道、分敌军,不可夺敌蓄积。〕
夫战胜攻取,不修其政者,凶!命之曰费留。
〔曹操曰: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留费也,赏善不逾日也。〕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
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
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曹操曰:不以己之喜怒用兵也。〕
怒可复喜也,愠可复悦也;亡国不可复存也,死者不可复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之道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
-
-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